03.01 岳飞:一个总是跟领导想不到一块儿去的武将


他"天生神力,能挽三百斤弓,开八石腰弩",武艺"一县无敌"。他指挥得当,纪律严明,他的部队让敌人哀叹不已:"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他的书法自成风格,气势龙腾虎踞,如长枪大戟,豪气万丈。他爱好读书,喜欢吟诗作词,写下《满江红·怒发冲冠》这样的千古名词,发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誓言。

他以忠诚名世,背刺"精忠报国"纹身,却被最高层猜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他就是岳飞,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个性,却总是跟领导想不到一块儿去的武将。

习武读书,岳飞不仅仅是员武将

岳飞(1103-1142),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天生神力,能挽三百斤弓,开八石腰弩。"18岁拜"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为师,学习射术。周桐的训练极其严苛,让岳飞紧盯着树上的两只蝉,假如其中一只飞走了,就要紧盯它的飞行轨迹,同时盯着树上没飞走的那只蝉。正是靠这种特殊训练,岳飞练就了左右开弓神技,"一县无敌"。

"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形象

岳飞习武时不忘读书,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或达旦不寐。岳家并不富裕,经常买不起蜡烛,岳飞就捡枯枝来点火照明。他天资敏悟,不泥章句,一得要领,就把书扔掉,但是辩是非、析义理,理解程度跟精读深思过一样。

岳飞形象

靖康元年(1126)十二月,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名勤王。岳飞意欲前往投效,又恐怖老母年迈,儿幼妻弱,在兵乱中难以自保。母亲姚大翁把他叫到跟前,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鼓励他到前线杀敌。十二月十五日,岳飞跟随赵构渡黄河北上。副元帅宗泽对这个年轻人十分喜爱,多次教他行军布阵之法,并以《平戎万能全阵图》和《武经总要》等书相赠。岳飞在战斗中表现突出,颇有战功,逐步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将领。随后,在滑州、曹州等地的战斗中,岳飞策动战马,挥动大枪,身先士卒,因功升武翼郎。

独立成军,打出"岳家军"威名

靖康二年(1127)五月,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赵构一心想着脱离前线危险地带,而岳飞却以从七品的级别上疏,请皇帝不要逃跑。这是岳飞第一次因为自己的想法,与皇帝产生冲突,结果被最高层以"越职言事"为由逐出军营。

宋高宗赵构形象

但岳飞没有脱掉军装,而是来到河北抗金前线,投奔了河北西路招抚司。在卫州之战中,宋军被打散,岳飞一部流落到太行山区,独立抗金。后来,岳飞带领这支部队,投奔宗泽的东京留守司,继续抗金作战。宗泽去世后,东京留守司主管换成了杜充。杜充胆小如鼠,将部队撤往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建炎三年(1129)秋,金兵再次南侵,杜充又放弃建康,逃往真州。武将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主将逃跑,你也跟着跑就是。岳飞偏不,又一次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他脱离杜充,独自转战金军后方,攻克了溧阳县城,并在广德境内连胜六阵。次年初春,金军携带所掠金银珠宝,向北撤退。岳飞率军截击,连战连捷,让金兵在建康城南横尸十五里。金军准备放弃建康,从靖安镇渡江北上。岳飞领兵冲下牛头山,大破金军。这场战役历时半月,岳家军斩金兵"无虑三千",打出了威名。

凭栏远眺,吟成千古名词《满江红》

大概岳飞看不上那些大老粗武将,所以他爱与文人名士交往,"往来皆高士",而且自己能诗善词。这天,一阵急雨之后,他站在楼台高处,凭栏远眺,吟出一阙《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岳飞说他渴望建立功名,所以他不分阴晴早晚,转战南北,行程八千里路。但是,快三十岁了,功名没有立一寸,国土收复了又失掉,靖康之耻尚未洗雪,作为臣子的恨意一点没有减少。他告诫自己,一定不能虚度年华,等到头发都白了。他豪情满怀,发下略带血腥的誓言,要驾一辆战车,踏破敌人营垒,打回敌人的老家去。即使困难重重,孤立无援,饿了可以吃敌人的肉,渴了可以喝敌人的血,一定会收复往日河山,回来向皇帝复命。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绍兴四年(1134)春,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提出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五月六日,岳家军向郢州发起总攻。岳飞坐在大旗下指挥,一块炮石坠在他面前,左右为之惊避,岳飞却纹丝不动。在他的鼓舞下,士卒奋勇争先,攻进郢州城,杀敌七千有余。伪齐主将李成见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无勇气据守襄阳,仓皇逃遁。岳家军通过一场场血战,相继攻取邓州、唐州、复州、信阳。高宗接到捷报,大喜过望,说:"朕虽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任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此时,岳飞刚满31岁,成为有宋一代最年轻的节度使,一除"三十功名尘与土"的遗憾。

始受信任,转眼即被猜忌

岳家军善于"以少击多",取得一些不可思议的胜利,让敌人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样一支战力爆表的军队的产生与岳飞的治军方式密不可分,他要求士兵"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举手加额,感慕至泣"。他以身作则,住茅屋军帐,与士卒同甘共苦。朝廷对军队的犒赏,他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用自己的私家财产去补助军用。有一次,他命令部下将自己家"宅库"里的所有物品,除了皇帝"宣赐金器"外,全部变卖,交付军匠,造良弓二千张。

杭州岳王庙里展示的岳飞家境

钱都补贴了军队,家里的生活水平自然不可能太高。岳飞全家均穿粗布衣衫,吃粗茶淡饭。名将吴阶曾花两千贯高价买了一名士人家的女儿,送给岳飞作妾。岳飞隔着帘子问女孩:"我家人都穿布衣,吃粗食,娘子若能同甘苦,便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你。"女孩听了窃笑不已,显然不愿,岳飞便遣人送回。岳飞的子女们也没有丝毫特权,每天做完功课后,必须下地劳作。长子岳云屡立殊功,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正因如此,岳家军方能上下同心,无往不利,无艰不摧。

绍兴七年(1137)初,岳飞官升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一日,宋高宗将其召至寝阁,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意思是,国家中兴的事,我全力委托给你啦!为了表示诚意,他还许诺将刘光世所部五万多淮西兵马划归岳飞。这是何等的信任!岳飞心里热乎乎的,便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陈述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秦桧提醒宋高宗,说岳飞掌握太大兵权,难免会功高盖主。高宗猛然警醒,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于是推翻前议,下诏给岳飞说:刘光世的部队出了点情况,暂时不能给你。皇帝需要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但不是一支有可能失控军队。

秦桧坐像

皇帝说话不算数,岳飞胸中积忿,上了一道辞职的札子,不等批示,就离开建康,去庐山给母亲守墓去了。高宗听闻岳飞撂了挑子,即令司农少卿李若虚去庐山请岳飞回来。李若虚连哄带劝六天,岳飞才勉强答应还朝。人虽然回来了,高宗却一点儿也不高兴。一事不合,就给我闹情绪,果然靠不住啊!

心中不平,频频以诗书抒怀

这年七月,宋金形势发生变化,金国完颜挞懒一派开始掌权,向宋廷呼吁和谈。岳飞表示坚决反对,对宋高宗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高宗不理他,继续重用秦桧,让他与金国接通关系。

岳飞形象

岳飞无奈,只好搬出笔墨纸砚,练字修身养性。他幼时喜欢苏轼书法,认为其洒脱自然,又刚劲有力,后来又学颜真卿,把颜体的持正、厚重融入笔意,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气势龙腾虎踞,如长枪大戟,豪气万丈。绍兴八年(1138)八月十四日,岳飞领兵过南阳,到武侯祠拜谒诸葛亮,适逢下雨,就在祠内住了下来。入夜,他秉烛殿内,观看前代贤士留在壁间的诗词和文章,以及前后出师二表,看着看着,情不自禁,竟泪如雨下,无法入睡,一直坐到天亮。第二天早晨,祠内道士给他倒茶请安,然后摆出文房四宝,请他题词留念。岳飞便飞笔走纸,把前后《出师表》写了出来,写完搁笔,才觉得胸中郁闷之气稍稍得到舒解。

岳飞书前《出师表》局部

十一月,金国使臣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但使臣不称宋朝而称为"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明显是把南宋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传开,朝野上下,舆论沸腾。但是宋高宗一心向和,将反对声浪置之脑后,于十二月廿七日,让秦桧代表他跪在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做金的藩属。绍兴九年(1139)正月,宋高宗宣布大赦天下,以庆祝和议的成功。岳飞坚持自己的意见,上《谢讲和赦表》,表明自己不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拒不接受。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

有天夜里,蟋蟀一直叫个不停,把岳飞从梦中惊醒了。他睡意全无,便独自在台阶上徘徊。他一直渴望建功立业,痴心不改,十多年的期盼、十多年的转战,如今头发都白了,却等来一个和议的结局。既然不能建功立业,回家度过余生也好,可是故乡已经落到敌人手里,有家难归。回到屋里,他拿起笔,手书一阙《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写道,自己梦里高歌猛进,收复故土,正兴奋不已,却被蟋蟀惊了梦境,回到现实。自己转战千里,就是为了收复家乡的土地。可是时至今日,回故乡的路仍被阻断,无法回归!想要将失望与愤懑寄托于琴弦,可是没有知音,就是把琴弦弹断了,也没有人来听。一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深切表达了岳飞的孤立处境和寂寞心情。

再战金兵,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绍兴十年(1140),完颜宗弼发动政变,掌握了金国政权,废除对宋和议,分四路南侵,不久便兵临顺昌(今安徽阜阳)城下。宋高宗急令岳飞发兵救援,但顺昌围解,局势稍有稳定,即令李若虚传达诏命:"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岳飞向李若虚陈述他恢复中原的战略,李若虚素来主张抗金,便不顾矫诏之罪,支持岳飞北伐。

岳飞随即挥师北上,接连攻下蔡州、颍昌、陈州、郑州和洛阳。完颜宗弼派一万五千骑兵直扑郾城,企图一举消灭那里的岳家军指挥中枢。岳飞令岳云率背嵬军和游奕军骑兵迎战,往来冲杀,并派步兵用麻扎刀,上砍敌军,下砍马腿,使"拐子马"失去威力。完颜宗弼不甘失败,亲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进攻颍昌。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杀得金军大败。岳飞豪情满怀,与众将相约"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即今天吉林省农安县,当时是金国腹地,"直捣黄龙"即指将战斗进行到底!

完颜宗弼复以十万大军在汴京西南的朱仙镇摆开阵势,作拼死挣扎。但是岳云的五百背嵬铁骑一次冲锋,金军即全面崩溃。完颜宗弼只剩最后一条路,放弃汴京,渡河北逃。关键时刻,完颜宗弼的救星来了。宋高宗给岳飞连下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诏命,措辞严厉: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愤怒、惋惜,泣不成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岳飞形象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高宗为何会下如此荒唐的命令!难道他不想光复中原,恢复大好河山,一雪靖康之耻吗?是的,宋高宗跟他的想法不一样,他不想"直捣黄龙",不想让岳飞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他打仗的目的只是把金国人拉到谈判桌上。

山头太大,以莫须有罪名被处死

金国无力攻灭南宋,准备重新议和。宋高宗的目的达到了,不打仗了,立马将韩世忠、岳飞、张俊等手握重兵的将领调离前线,解除他们的兵权。岳飞被调到枢密院任枢密副使,他能够理解皇帝的孤诣苦心,倒也坦然,但他不知道,高宗还有后手在等着他。不久,他就遭到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指他驰援淮西时"逗留不进"、主张"弃守楚州"。绍兴十一年(1141)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闲职。

宋高宗形象

岳飞无兵无权,回到江州庐山的旧居赋闲。但宋高宗仍然难以放心。武将性子可以差点,道德上可以有缺陷,花天酒地不怕,娶多少姬妾不怕,就怕不能不为我所用,他想打仗就打仗,几道圣旨都追不回来;一不满意就撂挑子,哄着劝着都不行。岳家军挂着"岳"字旗打仗,实实在在地听命于他岳飞,而不是朝廷。

秦桧的本事在于对皇帝的心思拿得准,揣摩得透。他授意张俊,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诬告张宪"谋反"。随后,捏造张宪口供,说他谋反是受岳飞指使,并据此将岳飞投入监狱。韩世忠前去质问秦桧,为什么关押岳飞父子,有什么罪证吗?秦桧答道:"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十二月廿九日,宋高宗下诏:"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宋高宗用三句话做了解释:"非卿不忠"、"非朕不明"、"朕的天下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