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马骏:竹是中国人的风骨,清风高节

  早在《诗经》中,古人见竹疏朗潇洒,便想起君子。欧阳修也言:"竹色君子德。"古人以竹追思君子,见竹如见君子。郑燮一生,更是痴竹如命,置身竹林,宛如与君子作伴,以此勉励自身。世谓竹如谦谦君子,君子之姿,亦是竹之姿也。

  唐代张九龄亦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刘禹锡在《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中亦以竹比喻君子胸襟:"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意思是那中空的竹心恰如礼贤下士的谦虚襟怀。

 竹,不仅外表刚直,更有容纳海川的开阔胸襟。与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相当。

  吾生有涯,而学无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不耻下问,充盈自身,与竹之中空一脉相承。

  三国时,关羽身在曹营,借竹向曹操明志,表示自己对刘备的忠心,绝不易主。他无需钱权加身,聆听内心之声,是谓真君子也。

  千百年来,竹仍是竹,君子的赤子之心也犹未改之。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清代郑板桥痴竹如命,一副《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身躯虽纤弱,却不为劲风所摧,始终坚韧挺拔,傲然直立。

  竹,风骨也。君子,天行健,以自强不息。君子如竹,精神硬如磐石,脊梁不屈如山脊。坚韧不拔,是不屈服,也是坚持。

  苏东坡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苏东坡为君子,君子爱竹,因两者有太多精神情感的触碰。

他一生以竹为友,看破浮云,隐逸自得,不趋炎附势,也不做无根的浮萍,淡泊名利,欢愉度日,活出了后人羡艳的姿态。

  从放下开始,细数拥有,多不乱,少不忧,以君子之姿践行澹泊人生,亦是君子慎独的修行之一。

唐·杜牧《题新竹》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宋·苏东坡《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清·郑板桥 《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骏: 国内外有影响的山水画大家,三届党和国家领导办公室悬挂作品,被誉为走进中南海的大家,当代中国山水画领军者。 现为中国山水画院院长,中韩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政协委员。

作品气势雄伟,诗情画意浓厚,收藏增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