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清朝的第一任皇帝是皇太极,为何庙号不能称祖?

河苦


以皇太极的文治武功,完全可以称之为“祖”。

在明清之前,庙号可以称为“祖”,的确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一个朝代一般只能出现一个祖,比如三国时期的东吴的基业很大程度上都是孙坚打下来的,但是孙权称帝后,为了自己死后庙号能够称为“祖”,就没有追封孙坚为太祖,因此,很多史学家都说孙权太小家子。

在明清两朝“祖”字其实特别泛滥,努尔哈赤的四个先祖全是祖,孟特穆(肇祖原皇帝),福满(兴祖直皇帝),觉昌安(景祖翼皇帝),塔克世(显祖宣皇帝),到努尔哈赤死的时候皇太极自然称为太祖皇帝了。

然而,皇太极为什么只能称宗呢?

有人按照惯例解释,通常情况下只有开国皇帝能用“祖”作为庙号,开国皇帝一般称为“太祖”或者“高祖”,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在明朝以前,一个朝代基本也就一个祖,“开山为祖,守成为宗”。

以皇太极在位期间,正是建立大清国,并且多次迂道入关,先后给予明朝多次重创,尤其是松锦大战,彻底歼灭明军主力,清军入关指日可待,只是皇太极壮年暴毙。

而且,除了皇太极之外,前朝的永乐皇帝朱棣,死后也是称为太宗,但是到嘉靖旁支夺嫡后,为了显示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追封朱棣为成祖。尤其是,顺治死后康熙给配庙号为世祖,康熙死后,雍正给配庙号为圣祖。

可以说,清朝前四位皇帝,出现了三个祖,只有皇太极没有称为祖。难道是皇太极的功绩不够吗?其实,还是顺治不孝顺,顺治能够得来皇帝,完全是捡漏,因此,对皇位第一是不感激,第二是不珍惜。自然就没有心情就给皇太极提升个档次显示一下孝顺。

康熙死后,其实正常应该配一个宗,因为顺治入关一统天下,虽然自己没干什么,但是始终还是开山之祖啊!但是,雍正能够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对康熙是感恩戴德,并且自己为康熙打call: “我皇考大行皇帝缵继大统,旧典本应称宗,但经云: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鸿猷骏烈,冠古轹今,拓宇开疆,极于无外,且六十余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万国来王,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实为开创。朕意宜崇祖号,方符丰功。”

从中里就基本可以断定,雍正的继位绝对是合法的,不然不能这么对康熙,从中也可以说明康熙选雍正是非常英明的一个决定。

史论纵横认为,恰恰是皇太极庙号没有这个祖,才使得康熙的这个庙号显得有含金量。但是,要说皇太极不够称祖,显然是不能够的!


史论纵横



皇太极的确是大清的开国皇帝,因为他在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但不能忽视了他的父亲努尔哈赤草创之功,而且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国号为“金”,皇太极只是将其完善和改了国号,而且没有了统一了中国,所以称之为太宗很正常。

皇太极称之为太宗之所以显得尴尬,主要在于清朝是三祖一宗: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帝、圣祖康熙帝。皇太极身为第二代皇帝,改国号以后的第一任皇帝,甚至可以说是开国皇帝庙号太宗不是称祖的确有点尴尬。

正常朝代都是太祖开国建业,太宗开疆完善。像西汉成立七十多年后才在汉武帝手里真正恢复了秦朝疆域,并且大规模的开疆拓土的。开国太祖直接统一中国的基本上很少,一般都是第二代太宗完善统一。

清朝就有点尴尬。按照西汉参考,汉高祖刘邦并没有真正恢复秦朝疆域,但有着很大的草创之功,依旧是高祖。而清朝不能因为改国号就将努尔哈赤忽视,所以太祖庙号是努尔哈赤。

身为实际上的第二代皇帝皇太极本来有希望趁着1644年明庭内乱挥师南下统一中国的,可是巧合的是1643年皇太极促死于盛京。清朝入关成为全国性政权是在他儿子顺治帝手里完成的。

这个可以参考元朝,元朝太祖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当时号称大蒙古国。忽必烈时期改为大元蒙古国,追封成吉思汗为太祖。成吉思汗与忽必烈中间已经有过的几任蒙古国大汗,都被追尊了庙号,不过并非带祖。而忽必烈如同皇太极儿子顺治帝一般庙号都是世祖。(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

再说说世祖庙号:一般是断代史开创者或者该王朝承上启下君主的特定庙号。虽然不是王朝的开国者,但却往往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按照庙号的正常套路来说,努尔哈赤开国草创,皇太极改国号继续完善统一了中国,那么就是太宗,或者参考明朝二祖,皇太极将一个关外政权过渡成为全国性政权,也可以称之为世祖。之后皇帝就没有庙号带祖一说了。

问题出在1643年,身为第二代完善还有开疆的关键皇帝,皇太极突然猝死了。那么意味着这个政权只能是割据政权,同时期的明庭才是正统。但是1644年更大的惊喜来了,明庭内乱,清军趁势入关,入关的皇帝顺治帝将大清割据势力过渡成为全国性政权,当然称之为世祖。

那么皇太极的确有点尴尬,后世很多人觉得其改了国号完善了政权没有获得带祖庙号的确疑惑。但其实参考上面的西汉还有元朝庙号,就可以觉得皇太极这个太宗庙号还是很符合他的。


宋安之


要想解释清朝第一任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为啥庙号称“宗”而不称“祖”,就必须从中国古代“庙号”选字的基本规律说起。

纵览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皇帝庙号,一般开国之君多称“祖”,例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唐高祖李渊等,而后继之君多称“宗”,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金太宗完颜晟等。

说了“庙号”的基本规律,咱们再来解题。

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这是清朝的前身,因此努尔哈赤被尊为“清太祖”是名副其实的。而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作为典型的后继之君,被尊为“清太宗”也确实符合他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定位。

当然,有心的朋友会问,为啥皇太极的儿子顺治皇帝福临被尊为“清世祖”呢?因为福临是清朝入主中原、取代明朝成为全国性政权后的第一位皇帝,具有划时代意义,所以福临被尊为“清世祖”是可以令世人信服的。再就是,为啥福临的儿子康熙皇帝玄烨又被尊为“清圣祖”呢?主要是因为康熙皇帝的历史功绩确实很高,《清史稿》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

多有疏漏,敬请指正!我是陨日梦青,期待您的关注!


阿甘飞奔


因为不同于明朝建立者和奠基者都是朱元璋,清朝的建立者是皇太极,而奠基者是努尔哈赤。

还是以明朝举例子,明朝在建立以后,朱元璋封他父亲朱世珍为皇帝,庙号仁祖,谥号淳皇帝。



另外朱元璋还分封了自己兄弟姐妹。包括南昌王朱兴隆、盱眙王朱兴盛、临淮王朱兴祖、太原长公主,曹国长公主——也就是李文忠的母亲。值得注意的是,朱兴隆,也就是朱元璋大哥,在朱元璋十七的时候就死了,但这也不妨碍老朱给他封王。

这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些分封都是追封。



追封的意义就在于美其名而已。而清朝虽然对于努尔哈赤也是追封,但是除了美其名的原因外,还有把自己政权合法性抬高一点的意思。

毕竟顺治帝是满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个清朝皇帝,但是改国号为大清却是在1636年,也就是皇太极在位时间改的。那大清,或者说大清前身建州部建立的后金是怎么来的呢?是由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建立的。

凡事有因有果,才可以名正言顺。

努尔哈赤死后葬于沈阳的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王斌兔斯基


在清朝的皇帝中,皇太极的庙号确实比较尴尬,在他前面努尔哈赤被尊为清太祖,在他后面顺治的庙号是“世祖”,在往后,康熙的庙号都是“圣祖”,而皇太极的庙号只是“太宗”。

要解释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弄明白“庙号”的基本原则。

简单来说“庙号”和“谥号”都是对于已死之人的评价。

在汉朝有大功,大德的皇帝才配拥有“庙号”,汉代以后庙号开始泛滥,除了个别存在极短的王朝之外,基本上皇帝都有庙号。

封建王朝后期,由于“谥号”多为“美谥”而且字数越来越多,并不能客观的反应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反而“庙号”有了盖棺定论的作用。


对于“庙号”选字,也有一个基本规律。

开国之君多为“祖”,如“太祖”“高祖”等,汉代的开国之君刘邦,庙号就是“汉高祖”,而唐朝开国之君李渊的庙号为“唐高祖”。

后继之君多为“宗”,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等,

“庙号”选字也含有褒贬之意,比如仁宗、宣宗、圣宗等都是“美谥”,中宗、宪宗,孝宗多为中兴之主,德宗、玄宗、真宗多为碌碌无为之辈,而思宗,哀宗,多为亡国之君。

说完了“庙号”的使用,再回到题目上。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是清朝的前身,被尊为“清太祖”实至名归,而皇太极作为后继之君“清太宗”的庙号也是“美谥”,无可厚非。

至于顺治,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位皇帝,等同于清朝开辟了新纪元,庙号“世祖”也说得过去,而康熙则有些特殊,《清史稿》评价康熙:“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康熙能够获得“圣祖”的庙号皆因其历史地位过高。


一点点历史


皇太极看了这道题以后也很无语,题主这是要让皇太极不要父亲吗?皇太极的父亲也是皇帝,还是后金第一位皇帝!

不要忘了,皇太极还有个爹叫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才是满清最早的奠基者,他建立了后金,是爱新觉罗家第一个当皇帝的。等皇太极建立清朝以后,皇太极就追封努尔哈赤的庙号为清太祖!



皇太极作为后金的第二位皇帝,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只能被称为清太宗!


勇战王聊历史


皇太极把金改为清,是为了政治需要,能让汉人更易接受,而不是自创了一国,努尔哈赤的庙号自然从金太祖变成清太祖。

唐朝以后的惯例,第二任皇帝庙号称太宗。太是至大的意思。有了太祖,自然有太宗。太庙里祖宗就全了。

明成祖朱棣庙号本是太宗,嘉靖登基才抬格成祖,所以明朝没太宗。

太宗的庙号虽然是惯例,但历史上的太宗们还是很厉害。

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太宗,汉太宗,汉文帝刘恒。文景之治开始。

唐太宗,不用说了。

宋太宗,赵光义平定南方,结束了藩镇割据。虽然北征失利,总比不敢打强。

辽太宗耶律德光,统一契丹,占了让宋朝一直引以为恨的燕云十六洲。

金太宗完颜晟,亡辽灭宋(北宋)。

元太宗窝阔台,把疆域扩大到东欧。

明太宗朱棣(成祖),专打蒙元,还派船队满世界逛。

皇太极庙号太宗不亏。


扬沙蔽日


1,严格来讲,第一任皇帝称“祖”。虽然如题主所说,皇太极是大清第一任皇帝。但大清的基础是其父亲努尔哈赤一手建立的“后金”。再加上,皇太极深受汉文化影响,尊自己父亲为“太祖”,可以给自己得位带来合法性,团结各派势力,集中精力对外扩张。皇太极大有为之君,没有争虚名,给其子顺治定鼎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清朝还有两个“祖”。“世祖”顺治,因为是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初定江山的大清,为了复合汉文化,所以立为“祖”。

“圣祖”康熙,只因为其太伟大,60年间奠定版图,恢复生产。看二月河的小说《康熙王朝》就会读到,康熙从平定三番时,拿不出400万旦粮食。到晚年北征准格尔时,虽说写的是贪腐横行,但户部随随便便就能拿出1000万旦军粮。再加上黄河治水,巩固满蒙关系。康熙可以说彻底奠定了大清的基业,使大清从顺治年间的军事入侵帝国,变成了中原统治王朝。其功无以复加,固称“祖”


文艺运动早报


满清王朝皇太极完全可以封祖,但是由于皇太极是猝死,后来的一统天下,主要是由多尔衮来完成的。而多尔衮也并没有当皇帝,所以皇太极的祖皇帝的名号就不翼而飞了。最关键的是顺治皇帝这个忘恩负义狼崽子,毁了多尔衮的坟墓,确没有借机树立正确价值观,那就是将自己老子皇太极封祖皇帝。这个可能和顺治皇帝的出身有关系,他是三岁小孩当上都皇帝。对于老爸的印象根本就没有,也不是经过激烈的夺嫡之争当上都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