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泸州:祖孙五代过端午 传统习俗样样有

6月13日一大早,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上马社区居民龙华虎一家人就忙活起来,中午大哥和三弟两家人都要过来,一大家子要聚在一起提前过端午节。

五世同堂过端午,齐祝老祖婆健康长寿.

聚在一起包粽子 祖孙五代其乐融融

听说孩子们都要来,龙华虎的老母亲、农历六月十七就将迎来百岁生日的金开明很高兴,早早地就到一楼大厅里等着。大厅里,去年国庆节为老祖婆摆百岁宴拉起的“恭祝金开明老人百岁寿辰”喜庆横幅还留着。去年,金开明99岁,按照民间“做九不做十”的习俗,儿孙们坚持为老人办了百岁寿宴。不过,金开明老人说,其实自己的实际年龄已经102岁,身份证上的年龄报小了。

金开明喜欢热闹,但凡过节,家里人都会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端午节,是老人很看重的节日。过端午当然得包粽子,这可少不了金开明老人的现场指导。

老人的二儿媳妇赵明珍、孙儿媳妇郑雪梅还有邻居们围坐在两根立起的条凳旁开始包粽子。糯米是一早就泡好的,粽子叶也是早就采摘下来清洗干净的。早些年,金开明可是家里包粽子的“主力军”,现在年纪大了,包粽子的“接力棒”传给了儿媳妇、孙媳妇,老人便当起了现场指导。

今年参加包粽子的,还有家里的第四代——老人的曾孙、14岁的龙文珍一边仔细地看着长辈们包粽子,一边拿起粽叶实践。2岁的龙瑞淳站在曾祖母面前,看着大人们包得热闹,也学着往曾祖母刚卷好的粽叶里舀米,时不时还拿起筷子戳一戳,学得有模有样,逗得大人们笑了起来。孙儿媳妇郑雪梅是老祖婆的重点指导对象,看着自己包得不太规整的粽子,郑雪梅乐得直笑,“家里老祖婆和妈妈她们都会,我没认真学过”。

做布猴、采青、吃团圆饭 百岁老人笑开了花

除了包粽子,金开明还掂记着给2岁的龙瑞淳做个布猴。“龙文珍小时候,我给她做过一个大布猴,她背了两三年。”老人手巧,早些年每逢端午节,都会给家里的孙辈、曾孙辈做些香猴狲、香包等。

今年端午,虽说自己还能穿针引线,但老人更愿意指导小辈们做。红布、剪刀、针线和棉花,是做一只布猴必须的工具,“红布要裁成正方形,棉花要塞紧,针脚要细。”孙媳妇哪步做得不够好,老人便会及时纠正。不过,对于最终的成品,老人还是有些“嫌弃”,觉得做得不够完美。不过,龙瑞淳却对这个老祖婆认为不够好的布猴很是喜爱,抱着便不松手。

母亲和孩子们在包粽子做布猴,龙华虎则计划端午当天去摘些草药。在他的印象里,小时候每年端午节,兄弟三人都会跟着母亲去找菖蒲、艾叶、葛藤挂在门上。端午节见青就是药,山里田里随处可见,采回的草药除了挂在门上,母亲还会用来熬水给他们洗澡。

中午时分,粽子出锅,其他的菜陆续被端上桌。龙家人的端午团聚饭正式开始。饭桌上,龙家五代同堂——最小的是老人的玄孙,才两个月大。金开明和儿子、孙子、曾孙们围坐一桌,一边吃一边摆着龙门阵,笑得合不拢嘴。

“街坊邻居都说我福气好,儿孙孝顺。”看到围坐身边的后辈,老人欣慰地说,孩子们晓得自己爱闹热,每次要走人户都会问她愿不愿意去,她想去哪里孙子也会开车带她去。

“老母亲,现在生活这么好,你要好好保重身体。”饭桌上,老人的二儿媳妇赵明珍凑在她耳边大声说着。老人连连点头,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

杨涛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菁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