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朱元璋忌惮功臣,为何常遇春死后,他却给常遇春画像穿上龙袍

朱元璋在获得江山以后,对那些和他一起打江山的人非常忌惮,亲手制造了“洪武四大案”,杀了包括胡惟庸、蓝玉、李善长在内的一众功臣。如果在这些功臣们家中搜出了龙袍之类的物品,那简直就是诛九族的大罪。

可是为什么,在大将常遇春病死以后,朱元璋却让宫廷画师给常遇春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呢?他这样的举动,为什么这么反常呢?

(常遇春剧照)

说起来,常遇春的功劳是非常大的。在战功上,如果徐达排在第一位的话,常遇春就应该排在第二位。而且在朱元璋心中,他也是这么认定常遇春的。他曾经评价常遇春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若副将军。”正将军当然是指徐达,副将军则是指常遇春。

不过,朱元璋对徐达则是非常提防的,在野史传说中,有朱元璋明明知道徐达得了背疮,却送“发物”蒸鹅给他吃,让徐达忧惧而死这样的桥段。虽说这个桥段并没有史料证据,但是徐达活得胆战心惊,死得不明不白,却是事实。

既然“正将军”徐达都不得善终,为何“副将军”常遇春却能获得“穿龙袍”的殊荣呢?

我觉得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首先是因为常遇春特别忠心。

(朱元璋剧照)

常遇春虽然并不是朱元璋的发小,是半路从一个土匪来投奔朱元璋的。但是,自从他投奔朱元璋后,一直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他有三大品质为朱元璋所看好。一是忠厚。常遇春说话不浮夸,做事实打实,心口如一。朱元璋一眼就能把他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的人,让朱元璋放心。二是勇敢。常遇春打仗,每次总是冲在最前面,而且经常是单人独马地往前冲。其他士兵看见主将这么打,当然也会跟着奋不顾身了。三是忠心。常遇春对朱元璋非常忠心,在战争上竭尽全力保护朱元璋的安全。在与陈友谅的大战中,朱元璋的船搁浅,常遇春不顾自己的船会搁浅的危险,用自己的船狠撞朱元璋的船,把朱元璋的船撞进水里。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之所以会杀功臣,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觉得胡惟庸、蓝玉、李善长这些人不忠心。对于忠心耿耿的常遇春,朱元璋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当然是要大力提倡的。

除了常遇春忠心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朱元璋极力表扬常遇春,推崇常遇春,一点风险都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呢?

(居功自傲的蓝玉)

如果朱元璋极力表扬徐达、蓝玉、胡惟庸这些人,这相当于在提高他们的声望。把他们的声望提得越高,他们越有骄傲并做大的可能,这样,他们对朱元璋的皇位,就构成了一种威胁。

但是常遇春不一样,常遇春已经去世了,不管把他推得多高,他都不会对朱元璋构成威胁。所以朱元璋大胆地推常遇春,而且大胆地表达对常遇春的深情厚谊。

本身没什么文化的朱元璋,甚至为常遇春写了一首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在这首诗里,朱元璋传递的思想是,自己对兄弟的情感,远远超过对儿女的情感。但我们知道,实际也许正好相反。但不管怎么说,朱元璋这样写,还是挺感人的。

朱元璋在常遇春的画像上,让他穿上龙袍,还表达一层意思,就是如果你忠心耿耿,那么,我什么都舍得给你,甚至愿意让你穿龙袍,让你“当皇帝”。同样的,我们知道这是假的,但依然显得非常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