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建立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以來,建築市場從業人員只有儘快、儘早考取註冊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尤其是考取一級註冊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才能在管理日益規範的建築市場得以生存和發展,這已經成為大多數業內人士的共識!
資質證書
註冊證書
一級註冊建造師作為以工程項目管理為主、綜合素質高的管理人才,既要求有豐富的施工經驗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同時也應具備必要的、相當的專業理論知識。
那麼,作為一級建造師到底應該掌握哪些專業理論知識呢?
從工程實戰的需要出發,再結合近年來一級註冊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編制的相關內容,現歸納出以下建築結構與構造基礎理論作為墊底知識做重點學習和掌握,希望對您的建築理論水平的提高和一級建造師執業資質證書的考取均能有所幫助!
一、建築結構的概念和功能
1、建築結構的概念
是指在建築物中能承受荷載並能維持幾何不變的平面和空間體系。
(1)、結構的安全性: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條件下,結構應能承受可能出現的各種荷載作用和變形而不發生破壞;即便在偶然事件發生時,結構仍能保持必要的整體穩定性。
(2)、結構的適用性:在正常使用時,結構應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不應因荷載作用而產生過大的、影響使用功能的變形和裂縫。
(3)、結構的耐久性:在正常維護的條件下,結構應能在預計的使用年限內滿足各項功能的要求,不致因構成結構的各種材料的老化或腐蝕等原因影響結構的使用壽命。
結構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概括稱為結構的可靠性。
結構在規定的時間內、在規定的條件下,完成預定功能要求的能力稱為結構的可靠度,可靠度是可靠性的定量指標。
二、建築結構的設計
1、建築結構設計的概念
就是結構設計人員為滿足建築物的使用功能,並保證結構本身的功能要求(既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要求)而進行的結構選型及運用恰當的計算模式和方法進行計算的行為和過程。
2、建築結構設計的方法
目前我國建築結構設計採用的是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
該方法將建築結構的極限狀態分為兩類,既承載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所謂承載力極限狀態,就是結構或構件已達到其最大承載能力或達到不適於繼續承載的變形時的狀態。它體現的是結構的安全性。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是指結構在荷載作用下,已經達到了結構在正常使用下所允許產生的最大變形或允許產生的最大裂縫時的狀態,它體現的是結構的適用性及耐久性。
3、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方法的表達
按照結構的特點和使用要求,給出極限狀態方程和具體的限值,作為結構設計的依據。在結構極限狀態方程和結構的可靠度之間以概率理論建立關係,就形成了概率極限設計法。
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的設計式,是用荷載或荷載效應、材料性能和幾何參數的標準值附以各種分項係數(荷載分項係數和材料分項係數)及結構的重要性係數來表達的。
三、建築結構的分類
1、按結構採用的材料不同分類
鋼結構
木結構
混凝土結構(包括素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混凝土結構
砌體結構
砌體結構
2、按結構的組合形式及受力特點不同分類
可分為混合結構、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筒體結構、桁架結構、網架結構、拱式結構、懸索結構、薄壁空間結構(也稱殼體結構)。
四、建築結構的抗震
1、地震及其成因
所謂地震就是由於某種原因引起的強烈地動,屬於一種自然現象。地震的成因有三種:
(1)火山地震:由於火山爆發,地下岩漿迅猛衝出地面而引起的地動。
(2)塌陷地震:石灰岩層的地下溶洞或古舊礦坑的大規模坍塌而引起的地動。以上兩種地震的發生數量少、震源淺、地震釋放能量小,影響範圍及破壞程度均較小。
(3)構造地震:地殼運動推擠岩層造成地下岩層的薄弱部位突然發生錯動、斷裂而引起的地動。此種地震破壞性大、影響面廣,而且發生頻繁。約佔破壞性地震發生總量的95%以上,故房屋結構的抗震主要針對構造地震。
震害
2、地震力
又稱“地震荷載”,是結構物由於地震而受到的慣性力、土壓力和水壓力的總稱。
由於在地動過程中,水平振動力對結構的影響最大,因而一般只考慮地震的水平作用,或者說把地震力視為水平力。
3、地震的震級和烈度
震級:是表示地震本身強度大小的等級,它是衡量地震震源釋放總能量大小和地震規格的指標。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是里氏震級劃分,分八級和八級以上。
烈度:是指受震地區地面及建築物遭受地震影響的強弱程度。世界上多數國家採用的是12個烈度劃分。
4、結構的抗震設防
結構的抗震設防就是通過房屋的抗震設計並採取相應的抗震措施以達到結構的抗震效果。
(1)抗震設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則:就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抗震設防的分類:建築物的抗震設計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乙、丙、丁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實踐中大量的建築物抗震設防都屬於丙類。
(3)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的適用性:我國現行抗震設計規範適用於抗震設防烈度為6、7、8、9度地區建築工程的抗震設計,是以現有的科技水平和經濟條件為前提的。
五、抗震構造措施
1、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構造措施
砌體結構工程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地震破壞的部位主要在牆身。通常採取以下抗震構造措施:
(1)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
(2)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樑並與構造柱連接起來。
(3)加強牆體的連接,樓板和梁應有足夠的支承長度和可靠連接。
(4)加強樓梯間的整體性。
2、框架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
框架結構震害的嚴重部位多發生在框架樑柱節點和填充牆處,一般是柱的震害重於梁、柱頂的震害重於柱底、角柱的震害重於內柱。通常採用的抗震構造措施:
(1)框架設計時遵守強柱、強節點、強錨固原則,並儘量避免短柱、加強角柱。
(2)框架沿高度不宜突變,避免出現薄弱層。
(3)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最小配筋直徑。
(4)受力鋼筋錨固適當加長、節點處箍筋適當加密。
3、設置必要的抗震縫
不論什麼結構形式(包括砌體結構、框架結構等),在建築物恰當的位置設置必要的抗震縫,將平面佈置不規則的建築物分割成幾個規則的結構單元,使分割後的每個平面規則的結構單元在地震的作用下受力明確、合理,避免產生扭轉和應力集中的薄弱部位,對於抗震十分有利。
迅速掌握上述結構基本知識,無論對自身專業理論水平的提高。還是對一級建造師資質證書的考取都將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