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溫州不僅僅五馬街,這些文化地標才是值得你去打卡

在南方難得太陽露臉的日子,走走老街,打卡一個個文化地標,尋找溫州記憶。一代代人續寫著一段段溫州故事。朱自清舊居、南戲博物館、譙樓、五馬街、淨光塔、八角井、妙果寺,一路行一路景。

離開家鄉在外打拼的人們,一見到熟悉的街景,心也會隨之飛回來,有事沒事要往家裡打打電話。便捷的通訊,並沒有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在快節奏的今天,不妨抽空走走那時光的地,關乎那些年那些人的影像也會隨之而來,你的心也隨之被愛填滿。越長大越孤單,是因為成人的世界裡,挑起的是一個個擔子,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是無法選擇的,不論如何都要陽光面對。

朱自清舊居與南戲博物館是緊挨著的。朱自清在溫州僅一年多時間,卻結下不解之緣。他筆下的《綠》,吸引著一批又 一批的遊客前往仙岩梅雨潭。走進他曾呆過的地,看著那一本本他著的書,聆聽著他的一段段故事。過個小門就穿越到南戲博物館,院內設戲臺,長期推出定點定時駐場演出,不過場地有點小。在一個個館內,介紹著溫州的戲曲文化。溫州是南戲故里,南戲鼻祖則誠(高明)創作了《琵琶記》。

幫我們拍合影的,據說是公園路南洋照相館的老師,他拍照時,喜歡我們看他的頭頂,還好他的頭髮是濃密的,不然會有點好笑。

過了紅綠燈,轉啊轉就到了解放南路,那一家店還開著,大學時,我是慕名到這來買遙控器,後來也來過一次。午間的行走,路上行人很少。街兩旁的商鋪,如今顯得有些蕭條,這一帶的店鋪算是溫州旺鋪之一,那些年一鋪難求,如今,好多家處停業的狀態。

不遠處的這“國寶藝術館”,中間的這個字不認識,經過無數次,就這次看到,那窗戶顯得很破舊。這裡之所以常來,是因為縣前頭湯圓店的美食好吃。這裡沒走幾步就有溫州味道,大王燈盞糕、長人餛飩……在溫的你,也可以走走這一段路,可一直往前到紗帽河,那裡是年輕人的集聚地,吳記板栗、西施豆腐、章魚小丸子、五馬老鍋貼,說著口水也下來了。附近的華蓋山山洞也是溫州女孩們喜歡去的地,這裡有好多家飾品店,百貨店,物美價廉,總是令人神往。

我們在長人餛飩店前看到一對情侶在拍照。在不遠處的小弄裡,看到熟悉的一家川菜店,那會我們可是頂著烈日,坐小姜的,一夥人火辣辣地入場,來了一盤盤辣味。這是溫州有名的鼓樓街,開了一家家羊絨針織店,很有年代感,不知在溫的你是否到過這。難得一見太陽,這個坡的房子外旁曬著長長短短的衣服;一男子騎著自行車從小巷穿過;這一圈圈顏色不一的線圈上插著毛線針……我們要走的譙樓,俗稱鼓樓,就在這條街上,它是我市目前僅存的城門,經考古確認這裡的早期城門城垣遺址,為五代吳越王錢鏐七子錢元瓘(887-941)鎮守溫州時所築建。二樓的閣樓住著一戶人家,我們經過時虛掩的門被關上了,一瓦一牆都有那時光的感覺,你若經過,得上樓看看。站在二樓,看著周邊的民居,感受各不同,街上時不時有人經過,那為迎新春掛著的燈籠還紅彤彤的。

五馬街,前些天走過,這一次來,小夥伴們直奔書店,小小的書店裡滿滿都是人,二樓的角落裡坐著三三兩兩的人,一對姐妹在許願樹旁互拍,兩個人都長得很美,在旁的我也忍不住抓幾張,這一個豎著的書櫃很有味道,門口的這個“無”,你若經過了別錯過。照以往,到這來,一定去走走禪街,去八中走走拍拍,這次由於時間的關係,就匆匆回程了。穿著一雙新鞋,走街串巷,疼。

你若有時間的話,還可繼續前進,到松臺廣場上走走,看看淨光塔、讀讀永嘉大師的故事,找找八角井,宿覺大師在此修道一直飲用其水。最後再到妙果寺走走。

走馬觀花的行走,聽了很多故事。一代代人在溫州這片土地上譜寫著一段段故事,你若在溫,也可走走這些文化地標,拾起段段溫州記憶,也書寫下自己的遊走故事。在道不完的溫州故事裡,回溫那時光的自己。

1.朱自清舊居:

2.南戲博物館

3.譙樓

4.五馬街無料書鋪

5.解放南路—鼓樓街—五馬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