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助推芙蓉鎮全面發展

“文化+產業”,助推芙蓉鎮全面發展

如今的永順縣芙蓉鎮美景。 盧七星/攝

湘西多古鎮,唯芙蓉鎮懸於瀑布之上,於陡峭之上、水鳴之中呈現出悠遠深邃的寂靜之美。如今,這座古鎮在文旅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不斷打造“文化+產業”,乘時代新風,勃然而興,欣欣而盛。

依託自然資源,打造水文化。自漢高祖五年於王村置酉陽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無論是過去的酉陽、王村,還是如今的芙蓉鎮,水都貫穿於其間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座起伏的山丘,每一處吊腳樓,每一個土家族人,皆依水而生,依水而美,為水映照,為水滋養。水塑造了芙蓉鎮的面貌:三面皆水,河流呼嘯,瀑布飛流。酉水環繞古鎮,它曾被沈從文如痴如醉地描摹:“白河(酉水)中山水木石最美麗清奇的碼頭,應數王村。夾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魚大如人。白日無事,平潭靜寂,但見小漁船船舷船頂站滿了沉默黑色魚鷹,向上遊劃去。”猛洞河穿過古鎮,碧波奔流,使人流連忘返。水文化作為芙蓉鎮旅遊產業的重要部分,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依託歷史人文,打造土家文化。風物人情,彼此呼應。如土家哭嫁,在芙蓉鎮古老的習俗裡,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均以水為證,以水為昭示,新娘出嫁要大哭三天三夜,以淚水漣漣感應父母之恩和惜別之情。還有茅古斯舞,作為土家族古老而原始的舞蹈,也作為中國舞蹈及戲劇的最遠源頭和活化石,它在樸素的服飾、簡單的道具中,再現了遠古時期土家人的漁獵、農耕生產生活及婚姻習俗,詮釋了土家人對自然和生命的理解。還有擺手舞,無不以質樸之姿表達與讚頌水一般原始的情感。這些植根於歷史的深厚文化,被充分地開掘,吸引著八方來客,而當地居民靠演繹傳統,靠獨特手藝,也受益頗多,紛紛脫貧,走向了致富路。

依託影視宣傳,打造飲食文化。光影似水,歲月如歌。1986年拍攝的電影《芙蓉鎮》令此地聲名遠播,深入人心,王村也因此更名為芙蓉鎮。無數遊客不遠萬里,慕名而來,排起長龍,只為嘗一嘗五里長街劉曉慶米豆腐。是的,一口米豆腐就能將都市的陳雜喧囂悉數帶走。當然,芙蓉鎮的美食,不止於此。酉水鱖魚,細嫩而肥美,土家臘肉,風味不改,濃香不減,同樣誘人。加之各類短視頻APP等新媒體宣傳,芙蓉古鎮為更多人所熟知,也吸引著更多來客到此一覽佳景,一品美食,每逢節假日,芙蓉古鎮便人頭攢動,景區周邊客棧也一房難求,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通過充分開掘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藉助影視宣傳,芙蓉鎮成功打造出富有本地特色的水文化、土家文化和飲食文化,打通了全域旅遊產業鏈,逐步實現了脫貧致富,展露出新時代新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