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电商618大促后迎投诉高峰 你有没有被“套路”

统计数据显示,每年“618”、“双11”、“双12”、“黑五”等电商大促过后,消费者投诉都会出现一个高峰期。

刚刚过去的“618”年终大促也不例外。以新浪网联合微博推出的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为例,自年初上线至5月底,每天收到的有效投诉大约只有不到50条。自6月初各电商平台开启年中大促以来,这个数字增至100多条,其中很大比例涉及京东、拼多多、天猫等电商。

假货问题|“进口法国红酒”商标居然拼写错误

那么,消费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呢?

假货,依然是最让消费者头疼的问题。网友“沃无所畏惧”反映,他在拼多多商城购买了一款oppor11手机,收到货后发现手机存在串号造假,并且没有进网许可。

山寨得很逼真的名牌鱼竿、被同仁堂客服确认为假货的“双宝双力胶囊”、连商标拼写都不对的“法国进口红酒”、没有吊牌没有防伪码的“暴龙眼镜”……消费者反映他们从京东商城买到的疑似假货可谓五花八门,甚至包括错漏严重的盗版图书。

商家狡辩,平台护短,甚至指责消费者“知假买假”,网上的投诉信息显示,消费者维权难,依然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先涨价再打折|尿不湿大促之后反倒更便宜

先涨价再打折,虚报特价吸引顾客,这是一些商家促销时惯用的招数。

今年“618”期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6月8日召开“618”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座谈会,要求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自觉遵守促销信息规范和促销广告规范,不得对商品和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和表示,不得发布虚假广告,不得先涨价再打折,实施有价无货的欺诈行为;禁止采用虚构交易、成交量或者虚假用户评价等虚抬商誉的方式进行促销。

虽然监管部门早早打了“预防针”,但是被“套路”的消费者还是不在少数。

“这么大的京东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一名消费者在网上吐槽说,6月18日她在京东自营买了“大王”牌尿不湿,当时扣除优惠实付546元,然后一直开心的等着收货,结果6月20日无意间发现,同样的东西,同样的数量,只要支付372元(这其中还可以使用满399减100的优惠券)。

“联系客服也是没好的处理方式,看来只能等着打消协电话了。”这名消费者写道。

延迟发货|下单付款后才提示“无货”

以往一到电商大促销量井喷,就会出现发货延迟、快递堆积的现象,商务部的监测数据显示,由于大数据、云计算、智慧物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今年“618”期间,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少。但是在个别电商平台,却出现了一些抢手商品供应不上导致迟迟不能发货,从而引发消费者投诉的现象。

多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他们“618”期间从京东商城购买小米手机,迟迟没有收到东西,查询才发现订单状态为“无货”“采购中”。一周过去了,京东也未能给出准确的发货时间。

“支付前京东并没有任何提示要25号才能发货的信息,支付成功后就开始提示您的商品预计25号开始发货,明显的欺骗消费者。”一名消费者写道。

多家媒体的观察显示,今年“618”电商大促,消费者热度明显不如往年,有些电商平台甚至出现流量下滑,究其原因,一是今年端午节和世界杯分走部分流量,二是经历多年的购物狂欢后,消费者开始审美疲劳,已经不那么容易被小恩小惠的折扣打动。除此之外,商家花样翻新的“套路”也容易引起消费者反感,抑制了他们的消费热情。

商者,信义至上。消费者是得着实惠了还是上当受骗了,他们心里“明镜儿似的”。商家要想把自家生意做成长情买卖,还需要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