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如果老舍生在成都,一定写不出《茶馆》

十几年前的成都,男女老少,只要得空,一定会拖家带口呼朋唤友找一个露天坝子的茶馆坐下,一杯飘雪,一袋瓜子,一包花生,抓两个柑就开始就着阳光剥了 。


那个时候成都大小茶馆,以及所有露天的咖啡厅下午茶都坐满了人,不由得让人由衷发出灵魂拷问:成都人是不用上班吗?还有人调侃,说是一公司正在开会,发现难得出了太阳,老板大手一挥,回忆暂停,咱们去晒太阳,边喝茶边说。

曾经,泡在茶馆里的都是大爷大妈,聊着家长里短,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无事一杯盖碗茶,摊在藤条椅上好不舒服,不知是不是感受到了中年危机。


虽然市场已经开始有所动作,装修精致,地段优越的小茶馆如雨后春笋,但大都单价甚高动辄上百一盏,而那些属于老成都记忆中平价亲民,没那些花里胡哨玩意,只是有着院坝老树,流水潺潺的露天老茶馆却是不多了。


01 鹤鸣茶社

和江浙一带听评弹品茶的精致茶馆不同,成都的老茶馆永远是喧闹的,桌椅摆得满满当当,但凡是好天气,必然座无虚席。在店家点了茶,自己带上水果干货,偷摸带副扑克牌马上就可以战斗起来。

卖卤花生毛豆鸡脚的,卖黄角兰的,掏耳朵的,擦皮鞋的,见缝插针穿梭在人群中大声叫卖。

聊天声、铁器、小孩哭闹,整个世界的声响都被搬到耳边,仿佛是超过了一个临界点的吵闹,被包裹在那里面会有种莫名的心安。

鹤鸣茶社算是在历史悠久的大茶社中硕果仅存的一家。坐落在老成都聚集地——人民公园,若是没人的话,这家茶社可以说是曲径通幽。


毕竟面积大,湖边、亭中、树下、溪畔、院坝,只要过了那扇大牌匾,地上摆了藤椅,那就是鹤鸣的地盘。

而茶社的阿姨们绝对是扫地僧一样的神级人物,她们的工作大多为“跑堂”,了解客人要点的茶、完成客人提出的各式要求,可以说是掌控全场的人物,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个个都精明灵活,当然,脾气可能也没那么好。


在这家茶馆,是梦回往昔,可以让人回忆起童年被家里人拖出来晒太阳的经历,原汁原味的传统,活灵活现的历史。

人民公园不小,生意好的时候一般都是好天气的下午。但光喝茶可是没什么意思,紧挨着鹤鸣茶社的收银处就开着家“钟水饺”。


纯猪肉馅,面皮洁白无褶皱,形如弯月,入口柔和。点睛之笔在于碗底那汪油亮亮的复合酱油,红油均匀挂在表面,入口柔软顺滑,口味咸鲜甜辣,混着被咬开的肉汁,是此物只应天上有的亚子。


若是茶馆坐得乏了,绕着公园走一圈,一整条街的老妈蹄花严阵以待,但这,就要好好甄别哪家的蹄花才能是自己所爱。除了芸豆蹄花汤,若是在菜单里找到鱼香蹄花的选项,只要鱼香做得好,这只蹄花会发光。


02 大慈茶园

这家茶园的独特,主要还是在地理位置。

顺着寺庙大门进去,跨过门槛,穿过香火台,经过前殿的佛,大约百十步,左手边小小写了“成都味道”的木框门便是入口了。


茶园历史和寺庙一般久远,相传是当初唐朝负责修建寺庙庙里的无相禅师,专门留出一个院子鼓励来往香客品茶,名曰“禅茶堂”。





若说茶园建在寺庙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这寺,叫大慈寺。大慈寺,八方端正地坐落于现今成都大名鼎鼎的购物网红打卡中心——太古里。


完全抛开一般寺庙,山高水长远离世俗不染红尘的高远意向,妥妥地“结庐在人境”,安之若素地沉寂在人来人往的市中心,别有一番意味。也正是因为这座寺庙,相互成全你情我愿,成都太古里比起其他地儿的,总仿佛多了些道不明的仙气。

在面对周边密布的高级甜品下午茶,能熟视无睹径直走进的,都是资深玩家。




这儿相比鹤鸣的大院坝小一些,更像一座四合院,大都木质结构,熟悉的藤椅木桌,整个茶园装修更为精致,雕梁画栋,石头与木头齐飞,茶香与香烛共舞。

中央的天井和两旁屋檐下的室内都可以落座,免了被大太阳炙烤,室内还搭了小舞台,说不准什么时候还能来个变脸吐火,虽然没见开空调,但天气没那么热的时候来吹吹穿堂风也是不错的(若是夏日午后,还是慎重些好)。


这样的地理位置,喝个茶价位一般都不低,但我特意考察了一番价位表,茶水20起,最高封顶30元,同时还有一个专门的当口,提供包括豆花饭、凉面在内的小吃,10元一份。


据说在没有重新装修之前,只需要5块钱就能坐一天。即便如今涨了价,但也是相当良心了。

喝好茶等到夕阳余晖,拐出去那就是从迷幻的香灰烛火回到繁华人间,加入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带着一种精神禅修之后的底气挺直腰杆,去吃顿好的。


03 陈锦茶铺

如果说鹤鸣是坝子茶园的老传统标杆,大慈是沾了禅息的“现代桃花源”,那么在被誉为成都白领精英聚集地的南边,陈锦茶铺在传统内核的基础上,自带清幽和现代的意味。


铺子在铁像寺水街,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独占一个院坝,两侧围墙上是老板陈锦的老成都摄影作品,围墙的正中央搭了一个高高的戏台,据说运气好还能看着表演。

院坝里有几个老树,生得挺拔,枝繁叶茂,天气好的晴天,阳光被遮住大半,头顶是树荫婆娑。


另一部分是现代的室内茶室,冬暖夏凉,有茶道文化相关的衍生产品售卖,装修古朴精巧,能品鉴功夫茶或是小点。茶室紧挨着小桥,临水而建,窗边的座位外便是潺潺流水。


铁像寺水街作为成都南边高新一带的步行街,设计上极有韵味,穿插的沟渠,低矮但风格统一的灰瓦顶和现代的灯光建筑设计。

藏在这里面的,除了茶社咖啡下午茶,黑珍珠的素食馆、凉山火盆烧烤、日式烤肉、酒吧书店甚至提供茶道课程培训的场馆应有尽有。


这家铺子最棒的时间,是晚饭过后天色渐暗的初夏夜晚。如果白天能有一阵雨是再好不过了。

凉风习习,坐在院坝里,灯笼亮起来,天还没有全黑,客人不多,躺在藤椅上,一杯碧潭飘雪清口解腻,买包瓜子儿或是花生,一边磕着,一边看遛狗的,散步的,锻炼的,再让采耳先生用他叮叮当当的铁器掏个耳朵。

当茶馆不再喧嚣的时候,便是另一个风格,另一个温柔的成都良夜。


04 菱窠茶舍

阳光倾洒,茶香萦绕,方觉日子曼妙!

东门市井的闪亮登场,如今也让东门成功跻身成都必打卡地的行列。

围坐在一起喝坝坝茶是专属于成都人的社交方式,有时候,一杯盖碗茶几句龙门阵,就已经知道对方是不是可以吹壳子的人。

所以东门市井的菱窠茶舍应运而生,为成都人晒太阳喝坝坝茶又提供了一片新天地!

一条长廊摆满了方桌长椅,抬头是悬挂的鸟笼,低头便是芬芳馥郁的茶香,这样的清闲时光,瞬间忘却了平日繁杂工作的烦恼。


沸腾的水壶升起一缕缕水雾,三五好友谈天说地的嬉笑声,此时此景,哪里会有人不享受其中。



曾经在成都,大街小巷你总能找到各式茶馆,大小不一装修不一,唯一相同的是那见缝插针摆得满满当当的藤条扶手椅。连招牌都不需要了,但凡是这样的椅子能摆一溜,再来个大爷躺在屋檐下,茶馆无疑。


那时伴随着茶馆的双生子永远都是麻将馆,当然四川一般不叫麻将馆,就叫“茶坊”,路过的时候总是一阵一阵哗啦声,你来我往像是打个八手太极。

麻友们一人一杯茶,也不见得是什么好茶,塑料保温桶拎那儿一放,战斗结束了抽个茶钱,勾肩搭背回家去。现如今茶坊还是那个打麻将的茶坊,环境变好了,机麻崭新,有服务员掺水,也有好茶了。


比起茶坊的更迭,茶馆反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青黄不接,传统文化情怀与现代需求的平衡也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这届年轻人们的倾情加盟后,这些本地人无法割舍的茶馆们,一定得拥有姓名。

觉得有用就赶快分享吧

特别能吃苦

我做到了前面四个字


东门市井,重返三十年前的老成都!追忆老成都最原始的烟火味道

-->(点击文末下方【了解更多】链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