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胡适和黄侃“打嘴仗”

1914年秋,作为章太炎门生的黄侃应聘到北京大学讲授《文学概论》、《词章学》及《中国文学史》等课,这年黄侃28岁。1917年夏,完成了留美学业的胡适,应邀就任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英文学和英文修辞学三门课程,这年胡适26岁。


青年胡适


”疯子“黄侃


期间,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在北京大学蓬勃开展。胡适和黄侃虽同在北大任教,但两人分属新旧两个阵营,因而时不时地打起了嘴仗。

黄侃每次见到胡适,总要嘲讽、奚落一番。胡适知道他平日好发“疯”,且比自己年长几岁,于是每每谦让。

一次,黄侃对胡适说:“你口口声声说要推广白话文,未必出于真心。”胡适不解其意,问何故。黄侃说:“如果你身体力行的话,名字不应叫胡适,应称‘往哪里去’才对。”胡适无奈苦笑。

还有一回胡适去赴宴,刚好黄侃也在场。宴席中间,胡适偶尔和人谈起墨学,滔滔不绝。黄侃听得不耐烦了,突然在一边骂道:“现在讲墨子的,都是些混账王八蛋!”胡适知道黄侃“疯子”脾气又发作了,便假装没有听见。黄侃见胡适不加理会,于是心生一计,又接着骂道:“便是胡适之的尊翁,也是混账王八蛋。”胡适忍无可忍,指责黄侃不该骂他的父亲。黄侃却微笑着说:“你不必生气,我是在试你。墨子是讲兼爱的,所以墨子说他是无父的。你心中还有你父亲,那就不配谈论墨子。”结果全座哄堂大笑,弄得胡适哭笑不得。

某日课间休息,北大教师们闲话京剧名伶谭伶之《秦琼卖马》。胡适插话说:“京剧太落伍,用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静听高论,无人做声,黄侃却立身而起说:“适之、适之,真车真马能做到,那武松打虎怎么办?”众人顿时大笑。

胡适一生著作颇丰,洋洋数千万言,学界中人十分佩服。但是他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许多著作都没有写完。《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都只有上半部。原因一是太忙,二是兴趣太多。黄侃等人常以此诟病胡适,称他为“上卷博士”。黄侃还曾拿此事当作笑料。他对学生说:“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问其原因。黄侃说:“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面没有了也。”

对于胡适文学革命的主张,黄侃更是不遗余力地反对,一有机会便大骂。一次,黄侃在课堂上大声说:“胡适之说做白话文痛快,世界上哪里有痛快的事。金圣叹说世界上最痛快的事,莫过于砍头,世界上最快的事,莫过于饮酒。胡适之如果要痛快,可以去喝了酒再仰起脖子来给人砍掉。”

还有一次,黄侃上课时谈到文言文的简明,就说:“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优劣和价值,请看下面的例证:某留学生在美,其母死在家乡,电催奔丧。如用文言文发电报:有‘母死速归’四字足够,不必加以解释。如用白话文,则必云:‘你的妈妈死了呀!赶快回来吧!’四字变成了十一字,再加上两个叹号,电报费几乎增加了两倍,孰优孰劣,不辩自明。”很明显,黄侃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大力提倡白话文的胡适。

实事求是地说,黄侃站在旧派立场上反对胡适等人的新文化主张,实在是逆潮流而动。加上黄侃出言大都是骂架的套路,着实有损国学大师的形象。不过,黄侃的这些言语也颇能体现他的率真性情。期间,尽管黄侃屡屡中伤胡适,但胡适对他仍是每每谦让,让人不由地赞叹胡适的修养和谦逊。

二十多年后,1946年清华大学举行校庆,特邀胡适讲话。胡适说,有一年清华请他当校长,他回了个电报,说:“干不了,谢谢!”胡适解释说:“我提倡白话文,当年有人极力反对,理由之一是打电报费钱。诸位看,用白话,五个字不也成了吗?”在场的人都笑了。熟悉情况的都知道此话就是指黄侃。此时,黄侃已经死去十一年了,再也不会和胡适打嘴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