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电影《无双》里,为何郭富城能骗过所有人?

小鱼刺-改


《无双》里,郭富城扮演的李问靠一张如簧巧舌,编造出一个几近天衣无缝的故事,成功从警察局脱身。仔细分析他的成功,不外乎就是讲了一个好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既是编剧又是演员,做了一个“如何演好一个故事”的完美典范。

1.高级的谎言,不是从头到尾说假话,而是在九句真话中加一句假话。

李问的故事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是基本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大篇大篇的谎言其实是很容易露出破绽的,因为很难从头到尾把整个逻辑编圆,编造者也很难保持前后叙述的一致性。但如果说的是事实就不同了,不用费心去编造和记忆谎言,也不会有前后不连贯的问题。

李问的故事高级就高级在,他叙述的“事实”其实是他一直以来的内心戏。他对阮文的迷恋是真的,只需要把想象中的恋情当作事实来讲述就可以了;“画家”和他的互动也是真的,只需要把自说自话的另一个人格释放出来就行了。有什么真实比内心的想法更真实呢?所以李问的故事很有说服力。

2.细节决定成败。完美的谎言一定不能缺少细节,但细节最好点到为止。

很自然,一个故事里,细节越多,真实感越强。所以,编故事的时候,也一定要把足够的细节编进去。这是一个难点,因为假的故事,情绪可以是真的,主题可以是真的,甚至人物也可以是真的,唯独细节很难做到以假乱真。因为人的思维很难想象到那么细致的程度,而且细节是最容易对质露馅的。

但《无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它的形式恰好是电影。郭富城的叙述,基本上都以影像的形式表达出来了。影像画面必然充满细节,比如李问的画具体的内容和形态、伪钞集团内部日常聊天等等,为了电影的好看,当中还有不少特写。放在现实中,可以想象李问是绝不可能描述到这么细的,但是电影嘛,就不必这么较真了。而且影片后来也用影像给出了解释:很多细节,不一定是讲故事的人编出来,而是听故事的人想象出来的。

比如周润发被按在地上大声报出自己真实身份时,女警何蔚蓝忽然明白了真相。这种“真相”就是用镜头闪回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可以想象,李问的供述并没有改变,而观众看到的两个不同的画面——一个“画家”是周润发,另一个“画家”是李问——其实都是何蔚蓝脑子里想象的画面。

有些观众还弄不清楚,傻傻地根据这些画面去“分析”有没有另外的答案,比如“画家是阮文”之类,只能说太不理解电影语言了。现实中的真实、影片中的真实、影片中人物讲述的“真实”、影片中人物想象的“真实”,其实都是不同的概念。

总之,不必细究。就事论事,就影片给出的答案来看,只能说李问讲故事的水平很高,他用内心想象的真实代替真正的真实,又用引导“听众”想象的方式来提供细节,难怪警方一时之间也难以识破。

3.能够说服人的故事,讲述者自己要先沉浸其中。郭富城能够骗过所有人,不仅是故事编得好,更主要的是演得好。

有的人听故事,不一定能从逻辑分析中去找漏洞,但是却习惯从讲述者的表情动作去判断真伪。这种方法还不算不科学,因为警方办案也经常这么干。什么微表情、测谎仪,至少可以堂而皇之作为判断真假的辅助工具。

用电影来表现一个故事,那就更简单了。在《无双》这部电影里,郭富城的角色就是一个狠毒老辣、演技过人的高智商犯罪分子,这种人设在电影里,必须是不能当场露出破绽的,所以根本不用考虑郭富城在供述时会有心不在焉、言不由衷等让人怀疑的表现,因为那不符合电影里给他安排的人设。就算他不小心流露出来了,也会被剪辑掉的。

影片的设定,郭富城就是一个讲故事高手,而且善于“演绎”。从一开始决定在故事里虚构另外的“画家”开始,他就同时兼任了编剧、导演、演员的工作。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把真实的自己一分为二,隐藏起现实中自己的真实性格,也就是“画家”一面的性格,然后出演并非自己真实性格的“李问”,把一个胆小怕事、心存善念的“小人物”演得惟妙惟肖。在他的故事里,“李问”是作为“画家”的对立面呈现的,这是他自己编的剧本,他把“李问”演得多成功,就有多误导警方。

事实就是他演得非常成功,从一开始惊恐地说“会死很多人的”开始,他就已经开始了浸入式表演,不但迷惑了影片中的警方,也迷惑了影片外的一些观众——直到看完电影了还不知道“李问”是在表演。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李问”为了脱身,不惜使用终极表演大法:把角色与自身融为一体。结果,骗过了警方,却骗不过秀清。他还没来得及另外再编一出戏来哄回秀清,自觉受伤的女人已经决定跟他同归于尽。

所以,在爱情里是不能演的。再好的演技,都瞒不过女人较真的眼睛。

欢迎查看之前的相关回答:

《里在酒店李问威胁整容成阮文的秀清时,其他人为什么拿枪指着他?》

《到底讲了什么?》

《关于电影,你觉得他想去表达什么?》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1、最开始警方方向错误!

加籍骑警李永哲(女警男朋友,抢劫油墨事件的亲历者),画商骆文(真阮文男朋友)被杀

同时,发生“画家集团”内斗,林丽华,沈四海,王波,死亡。

警方通报生还两人:李问和画家

不知道秀清的纯在!!!

2、外表

被李问的外表骗了,实时证明外表还是每个人的第一印象,看脸的时代!

很难想象,面前斯文胆小的李问就是杀人恶魔画家!(灭门鑫叔、杀人抢劫运墨车、金山角屠村!)

3.假阮文秀清的出现

假阮文秀清出现严重扰乱了警方视线!

真阮文是经历者,与李问面对面一定会认出李问就是画家!

侧面还带了一堆人来保释李问,警方有压力!

从而导致警方预判!

4.编故事

李问编故事,因为假阮文的出现,先编了一段与阮文的往事,假阮文没揭穿,从而证实李问说得是真话,为后面编故事做铺垫,提高可信度!真的是证实李问造假高手!

经典语录:

1.只看到黑跟白的人,永远都是失败者

2.任何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有心,假货也可以做的比真货好

4.所有能成大事的男人,都是为了女人。放弃爱情的男人,没一件事干得好。

而我极少数不为女人而干大事的男人

5.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梵高,其他的没价值





能叔说电影


郭富城的演技毋庸置疑,不过最重要的是导演对影片叙事手法的把控,恰到火候。

影片一开始,先从警察的问讯中让观众知道有画家这样一个人物存在,而且,画家的身份诡秘莫测,行事心狠手辣,行踪飘忽不定,而郭富城的出场却显得胆小怕事,动作战战兢兢,说话猥猥琐琐,和警察口中的画家描述形成强烈反差,让观众无法形成带入感。



影片是用倒叙的手法讲述故事,在警察的回忆中从来都没有出现画家的身影,画家的形象都是在李问的回忆中出现,但是导演很巧妙的将两者的回忆串联起来,在场景上的衔接不着痕迹。


如果只是李问一个人的讲述,而没有其他人的佐证,那么李问还是无法骗过骗过警方的,这时候影片适时地让阮文出场了,尽管这是一个如假包换的阮文,但她的出场让警察相信了李问的描述,也让观众对还存在另一个画家的剧情再无怀疑。

于是就有了影片结尾时令观众瞠目结舌的大反转,怎么会是这样,在女警脑中快速闪回的一幅幅画面中,观众也明白了原来李问才是真正的画家。

导演似乎还觉得不过瘾,最后再让真实的阮文出现一次,完成对李问描述的最终颠覆,从而留给观众无尽的回味。


山阳影迷


当然是剧情需要,不然最后郭富城早就跑路成功了!

电影的开头,郭富城就一直都是畏畏缩缩,他声称不能背叛画家。虽然说人不可貌相,但是谁能够相信神秘的画家居然是一个这样子的窝囊废,说话还结结巴巴,警方的注意力自然就没有那么集中。

此外,张静初代表的一方给了警察很大的压力,正是这种外界压力让警方丧失了时间,虽然郭富城的故事并非没有漏洞,可是警察也没有时间思考分析并反应过来。

高级的谎言往往就是事情的真相。郭富城在编造的故事之中,很多部分都是基于真实,他只是幻想出一个第二人格(周润发),除了周润发是伪造的之外,剩下的都是事实,这和警方掌握的资料相同,自然警察就相信了。

当然,郭富城的叙述中有一个心理盲点相当精彩。郭富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小心上贼船的玩家,周润发每次行动带上他,那只是为了捆绑住他,加上郭富城在电影中一开始的窝囊样,警察很容易就相信了郭富城,这就是一个惯性心理,这也是整个故事最真实的地方。

圈内人,圈内事,我是“青竹乐娱”,关注我,这里有娱乐圈最全资讯!码字不易,记得点赞哦,比心


许青竹观娱


不请自来!在《无双》这部电影上映期间,听身边到电影院看过的朋友评价: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从小拥有“发哥”情怀的我哪能错过这次机会,想着一定要抽空去电影院看看,无奈工作繁忙,只能在影院下架之后才得以观看,想想看了已有三个月时间了吧,可剧情仍历历在目。

郭富城在《无双》里能骗过所有人,我想跟这几点分不开:


1. 聪明,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在被警察押送回警局的途中,一边盯着警员司机,一边已经在脑海里将自己所犯的罪行栽赃给这个从头到尾无辜的警员,将这个慌圆得骗过了所有人。作为画家,与生俱来的洞察力本就超于常人,更何况是一个制作假钞的罪犯,区区一个人的肖像,看过几眼,动动笔就能把他画出来吧。


2. 所有的供词十有九真。

这就让人很难分辨了,别说警察,即便是他自己估计都能信以为真。所有的故事,所有的罪行,都真真切切的发生过,只不过画家变成了别人,而不是他。哪能让人不信?哪能不骗过所有警察?


3. 演技的高超,城府的深沉。

在看前半段的时候,我深深的相信画家就是周润发,甚至还害怕他被周润发杀死,并且对他经历表示深深的同情,谁料剧情的大反转太快,还没同情结束,又狠狠的给了我一耳光。这一手移花接木,不仅骗过了电影中的所有人,我相信多半观看电影的你们也被骗了,如果没有后面女友的“背叛”,我想他逃之夭夭实在是太容易了。


4. 女友“阮文”的配合。

在女友披着阮文的脸来到警察局的时候,郭富城才愿意将画家的事全盘托出,为何前面不直接说呢?他在等这个时机,那就不得不说他前面不愿说出实情的表演,实在是“精彩”。“阮文”的出现,一切时机都成熟了,他才编造这个天衣无缝的谎言,也达到了最好的效果,期间“阮文”的表演也是为这个谎言增添了不少,最后差点逃走。

我是热爱看电影的怀旧影视剧分享,喜欢的话点一下左上角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让我们一起分享那些经典的影视剧吧!


阿杰影院


电影《无双》里,为何郭富城能骗过所有人?

我个人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警察给了李问很多限制条件:

A、酒店中生存的就只有李问和“画家”;

B、“画家”这个人物在行业内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C、只要李问说出“画家”的身世(警察急于想知道画家的身份),假阮文可以保释李问

——这说明“画家”在警察的心目中是必然存在的,并且认定画家在伪钞集团中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其次是李问的“造假”本事,利用警察的“限定”进行对“画家”人物的设定

毕竟李问干的是“在刀尖上舔血”,“把头别在裤腰带上”的活(卖命的活);更何况又是“造假专家”,编个能让人信服的故事还不是小事?

在监狱中写信给秀清,也就是让秀清假扮阮文来配合他的“演出”,然后将李问保释出警察局,如果成功保释则奔往菲律宾。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喜欢的朋友点赞加关注,评论区讨论,感谢


大毛影咖


两句话:一生全靠演技;我们经常会被自我欺骗。所以郭富城骗过了所有人。

若是看过美国的另一部电影《非常嫌疑犯》,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里面主角会骗过所有人。演技高,再加上本身装成一个残疾人,而通常人对于残疾人都是抱有同情心,另外也抱有看低心的,所以对方才能成功忽悠。

不谈导演的意图,光从这部电影里看,首先郭富城被从泰国监狱里引渡回来,首先在大家的印象里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已经经过监狱了,只是犯了一个使用伪币的错,若是幕后老大会犯这样的错吗?肯定不会啊,更不可能这么容易被捉住的。

然后再审问的过程中,郭富城首先来了一个不那么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自己从头至尾就是个loser,而且边上还有个光鲜的成功者坐着呢,虽然警察们觉得他说得太啰嗦,但是不可避免也会代入,看低对方一等,结果这样就不知觉的入套了。

因为演技,因为常规的思维过程,结果郭富城骗过了所有人,当然最后的结局是那样,不知道是剧本这样写还是为了过审,那是另外的事了。


丁明念响


周润发饰演画家,假钞大王他有独立的之作美钞小团队,整个团队分工明确。影片介绍了从假钞的制作的纸张、油墨、水印等各个方面到最后如何共同完成一张比真钞还真的假钞。画家祖传三代做假钞,但从来没有被抓,理由有点狗血,因为他们守行规。

郭富城饰演一个落魄的绘画天才李问,他可以完美复制出任何一幅画,但是就是不能画出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因此他一直不得志。

张静初,阮文,一个天才女画家,李问的女友,她前途一片光明。阮文的画作越来越受欢迎,她想帮李问卖画,结果一幅都卖不出去。

擅长复制的李问受到画家的关注,并力邀他加入伪钞集团。在现实中不得意的李问最终离开阮文,从一名画假画的人变成一名做假钞的人。

和金三角黑帮头目将军的厮杀过程中,李问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将军的手下秀清,并将会容的她整容成阮文的样子。

李问在伪钞集团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也和画家不断起冲突,最终在一次事件中反目成仇。结果,画家被李问开了数枪打死。然而最后却找不到画家的尸体……

以上这一切都由已经被捕的李问亲口讲述。后来,警方根据李问提供的线索,发现画家装扮成警员潜入警察大楼,于是全面戒备的警方轻而易举地抓住了画家。

然而,他们发现这个所谓的画家,其实只是警局的一个司机。

而这时候,被阮文(其实是秀清假扮)保释的李问已经和阮文坐着船准备离开香港。

只是,秀清无法接受一直当一个假的阮文,也无法接受当李问的备胎。她留下线索给警方,并在警方赶到时和李问一同在船上爆炸。

影片到最后才让人明白,原来,根本没有所谓的画家,真正的幕后黑手就是李问。阮文也不是李问的女友,只是她的邻居,李问暗恋她。

也就是说,所有的故事都是李问策划和虚构的 ,画家做的事其实就是他做的。而他虚构出这一切,就是他在被押解途中通过后视镜看到驾驶员的脸所构思出来的。

片中,女警何督察一直问她在看什么,其实他不是在看她,它看的是驾驶员,也就是成为他口中画家的那个人,企图以此为自己脱罪。

可以说,郭富城饰演的李问是一个心理变态,或者人格分裂的犯罪天才。

片名所谓无双,可能是说之作假钞技术天下无双,或者犯罪手法 天下无双,也可能是,影片根被没有双主角,从头到尾,主角就是那个看起来呆傻、懦弱、弱势的李问。

剧情到最后的大反转绝对令人大呼意外,也呼应了一些情节上的设置,比如画家从未留下任何线索,从没有人直到他长啥样,因为这个人完全就不存在。

郭富城自从《三岔口》和《父子》之后,仿佛在演员道路上打通任督二脉,纵观他这十多年的片子,烂片极少,不得不说,他已经成为真正的实力影帝,片中他的表现依然出彩。

总的来说,《无双》绝对是近年来最佳港片之一,绝对值得进影院一看。


大王daiwang


其实从电影的叙事手法中我们就能看出,即便画家就是郭富城饰演的李问本人,那李问也一定是一个有人格分裂倾向的人。

回忆中,吴复生的形象就是李问暴戾无情的一面,李问所充当的画师形象就是他自己软弱且富有画家初心的一面。与其认为李问是一步一步从善良单纯的小角色走到残暴冷血的主角的,不如说从人物设定本身就已经埋下了一切。

真画家三代从事伪钞生意,之所以能够平安无事是因为一直非常守行规,从鑫叔使用假钞买了那个古董钟得知被画家发现后的表现,就看得出,他是知道自己下场的,廖启智演出了那种极度的恐惧,很可能也正是因为在曾经跟着画家的老爸时,画家的老爸也同样为了行规残忍的处决过自己人。

而李问在老爸被将军害死后,临时接手家里的伪钞生意,他的心里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一方面李问本身很可能比较胆小懦弱,但接受家里生意后需要他冷酷残忍,所以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格。与其说李问是演技好博同情,让警察认为这样一个性格的人不可能是残暴的画家, 不如说其实他完全收起了残暴的性格,把最原始的性格暴露给了警察。

影片中,多次反复的提到了李问几次跟吴复生说类似“你以后不要杀人”了这种话,其实就是在跟另一个人格的自己对话。所以与其说骗过了所有人,不如说软弱人格的李问本来就是屈服在“画家”淫威之下的真李问,所以一切都是真的,也就再自然而然不过了。


未泯双瞳


最最重要的原因,是阮文。

电影一开始就说过了,“画家”的身份很干净,见过他还活着的人现在只有李问。

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证据,警方也是有充足的理由怀疑李问就是“画家”的。

所以,哪怕他说出一个再完美的故事,如果没有另一个人证明他的身份,警方都很难完全相信他。

假阮文(秀清)的出现让他的身份具有了可信度

在警方的角度,阮文不仅是蜚声国际的名画家,身份干净,还曾被“画家”团伙绑架,并且未婚夫也在案件中死掉了。

这样一个人出面为李问保释,首先便大大提高了李问这个身份的真实性,人们顶多会好奇这两个人的关系,以及她在未婚夫死在画家受伤之后还愿意出面保释李问这个和画家关系匪浅的人的原因。

而在接下来李问的故事中,阮文是让他和画家建立联系的重要因死,也是可以让他和画家彻底区别开的重要证人,

——阮文和李问曾是恋人,李问因为资质不足才不得已去复制假画,从而和画家认识,并加入了画家一伙——画家和李问是两个人。

“画家和李问是两个人”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他和阮文的一切都是前因,只有前因成立了,之后的故事才有可信度。

而关于李问加入“画家”一伙之后的故事,他只要把几个警方目前已经掌握的事情和他被抓的原因说清楚了就可以了。

油墨案、马主教(警方伪装)的死、老吴的死、酒店内讧的原因、自己被抓的过程

前三点都是警方非常清楚的,他只要把做这些事情的人换成“画家”就可以了。

而酒店内讧的原因和被抓的事情警方并不清楚,所以他需要秀清的出场,所以会在更早一点说出自己救秀清的事情,应该也是为了提醒面前的阮文/秀清自己救了他的事情以确保阮文可以救自己。

而被抓的事情,李问将原因说成是画家还活着,故意暴露了自己行踪,也是证明了前面警方所说的画家还活着,并且足够干净。

在李问的故事将以上几点都说清楚了,并且和警方所掌握的情况一致之后,即使警方还有内心还有疑惑,但他的故事足够完整,完全找不出破绽,很难让人不去相信。

但如前所说,最重要的是阮文。

在警方的角度,李问和画家的故事,除了画家团伙的人,根本没有人知道。如果没有阮文,李问说什么警方都不会相信的,但是有了阮文这个证据之后,这个故事的前因就成立了,后面的故事有了支撑,可信度自然提高。


简单点说,其实就和我们说假话一样,你如果只是单纯说一下,即使故事说的再完美,大家也很难轻易相信你,你能把故事说的半真半假,甚至还拉出了人证,大家自然更愿意相信。

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