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浅谈齐国历史上初次内乱前后的历代国君!

周夷王烹杀了齐哀公,将他的弟弟静立为齐国国君,也就是齐胡公。

齐胡公担心纪国会继续鼓动周王室,对其产生威胁,为了保障安全,他将齐国的都城从营丘迁移到了薄姑。

迁都一事,令齐人感到十分的不满。尤其是原本居住在营丘的齐人,更是无比的愤怒。

齐哀公有一个同母弟山,他有作齐君的野心,对齐胡公怨恨非常。齐胡公因迁都一事搞得民怨沸腾,恰恰让他看到了机会。他联合那些同样对齐胡公迁都感到愤怒、不满的齐人,趁齐胡公不备,袭击了齐胡公,将齐胡公杀死,自立为齐君,也就是齐献公。

齐献公继位之后,为了进一步博取齐人的支持,又将都城从薄姑迁回到营丘,并更其名为临淄。同时,为了避免激怒齐胡公的拥趸,他并没有将齐胡公的子嗣断绝,仅仅是将他们驱逐出齐国。

齐献公的这一做法,不但没有能够平复齐国内部的矛盾,反而还为齐国第二次内乱埋下了祸根。

齐献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寿继位,也就是齐武公。

齐武公在位,正值周厉王时期。周王室的内忧外乱,诸侯们的各怀心思,给了他充足的调节内部矛盾,增强齐国国力的时间。用时二十余年,终于重新将齐国重新拉回正轨。

周厉王去世后,周宣王继位。齐武公看准时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周宣王,重新同周王室建立起了亲密关系。

周宣王初期,敢于征伐东南一带作乱、不臣的方国、部落,与周、齐重新交好,齐国的鼎力相助脱不开干系。

而齐国在此后经历第二次内乱,却依旧可以安稳度过,修生养息,进一步的增强国力,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周、齐的重新交好。

若非齐武公早逝,齐国绝不会又等了近百年,才重新取得‘诸侯之长’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