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老寺•古树————1700年的轮回?

北宋张礼《游城南记》:百塔寺在梓谷(即天子峪)口,唐信行禅师塔院,今谓之兴教院,小塔累累相比,因谓之百塔。

王羲之在这里写过的《心经》藏在碑林里。

尉迟敬德的拴马痕还能找见。

不到天子峪,你也许不知有百塔寺。

不到百塔寺,你不知有这么小的一座庙。

这座小庙曾经是一座祖庭已经很遥远了;

曾经骑马关山门的景象已经很遥远了,

曾经百塔累累也已经很遥远了;

不知有这么小,你也就想象不到它曾经的大。

这,难道不是一场轮回?

这座寺庙太小太小了,小到两分钟可以走完;

后院有一棵银杏树像一对历尽沧桑的夫妻,粗壮而苍老,携着子孙,,八个人手拉手才都抱不完。

冬天里,老叟老妪,满身斑驳,饱含沧桑;

夏天里,枝影娑婆,遮寺蔽院;秋天里,叶子黄了黄了,白果累累,直至金黄弥漫整个寺院。

这棵老树1700岁了,这就是它一年的轮回?

这难道不是寺庙的轮回?

一座庙,一棵树。

一座祖庭,一部教义。

庙是它的身体,树是它的魂,魂在,祖庭在。

满身的繁花似锦,在一夜狂风中落满一地,

金黄一地。

谢幕了一场繁花,落成了一世安宁。

百塔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原名淳化寺。隋开皇十四年(594)复建,称至相道场。因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圆寂后葬于寺院附近,故又名信行禅师塔院。是隋、唐佛教三阶教的祖庭。唐大历六年(771)改名为百塔寺。

百塔寺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规模巨大,殿宇宏伟,寺僧众多,占地千亩,有“骑马关山门”之美誉。据北宋宋敏求《长安志》载: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名兴教院,后又复名为百塔寺。(长安县)

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