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兴宁“响丁”跟“赏灯”本质上的区别

客家赏灯

赏灯(庆赏元灯)是梅州兴宁等周边地区的添新丁(男孩)祭祖风俗,起于元代,盛行于明、清,历经600多年,世代相传。

各姓赏灯节日的时间不同,大部分是在正月初六到正月二十之间,最集中在正月十一、十二、和十三这几天。赏灯节比过年更热闹,家家都有亲戚朋友来,尤其是有新丁(客家话中,丁与灯同音)的。

族众齐集祖堂,敬祖宗,办筵席,厅堂内灯烛交辉,门前禾坪上舞狮舞龙,大放鞭炮。晚宴后齐齐聚在禾坪,观赏舞龙狮、放烟花,一直热闹到深夜。

客家风俗

记下客家的点点滴滴

眨眼间又到了过年,兴宁人家家户户都会提到“响丁”,兴宁尚有“响丁”大过年的说法,但兴宁对“响丁”存在着误区 ,多数人把“响丁”误认为是“赏灯”。

因为兴宁日常讲话中的“丁”与“灯”是同音,事实上兴宁的“响丁”是家里添了男丁为主题,为新丁造势的一种形式节日,而别处地方“赏灯”是以观赏多姿多彩的花灯和猜灯谜为主题,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兴宁借“赏灯”为“响丁”作铺垫造势以及增加了“灯”的文化元素,体现了兴宁先人的聪明才智。

为什么叫“响丁”呢?从兴宁的民俗中,他人家里添了男丁,就向他人道喜为“响阿公、响阿婆”,为新丁造势的还有敲锣打鼓、烟花爆竹、舞狮舞龙,每一项活动都有“响”声的,接“花灯”在兴宁民俗中是象征来年新丁的接续,添灯、点灯、上灯都包含这层意思。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响丁”习俗,是本屋十八岁的男丁在老屋中央的上中下摆桌聚餐,晚上则到上厅摆桌猜拳(兴宁话:猜马)。 屋里的新丁召集在一起,新丁的母亲则兴高采烈抱着儿子在上厅接受大家道喜,仪式开始时族中的长者会宣布新丁入谱仪式开始,长者开始记录新丁名字,出生月日以及新丁的辈份。 作为兴宁人,有责任去传承还原兴宁“响丁”的真实内涵。“响丁”大过年,就是因为“响丁”是添了新丁,记住了吧!

本文章撰稿人

兴宁善小助学协会 --- 创始人

——刘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