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山西介休市宋古乡宋安村三官庙,天堂、地府、海洋都归它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介休城内文家庄至东大街三官楼巷口处,在一公里长的大街上就建有两处楼阁,且两处阁都叫三官楼。一处建于三官楼巷口、胡家园街口与东大街的交叉处,一处建于文家庄正街与南北水门街的交叉处的崇仁桥上(俗称玉皇桥)。

二处均为过街楼式建筑,一层由16根檐柱通天柱支撑,二层为楼阁,屋顶灰瓦、琉璃瓦脊、琉璃剪边。二层屋檐下匾额均书以“三官楼”,楼上殿内供奉有天、地、水三官。绵山大罗宫群体递升后座的单体建筑三层也建有三官殿,市区南端的高山区木壁村建有三官庙,汾河畔的西刘屯村建三官庙、下李侯村建有三官庙、市区北端汾河南畔的宋安村也建有三官庙。在生产和科技长期处于落后状况的封建社会,人们祈求神灵的护佑,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

宋安村三官庙位于村北口,这是一座早已颓废不堪的古庙,始建年代不详。庙院坐北朝南,正殿有上下两层,东西两侧各有配殿,西侧坍塌严重,屋顶琉璃构件斑驳,院内荒草萋萋,大门额上悬挂有一块小匾额,刻有“光明宇宙”四字,为现代人所为。

大院内侧房现还居住有一户退休教师,起着看门护庙的作用,所以庙宇能够被保护下来没被拆除铲平。正殿一层为五眼无梁窑洞,两侧筑有通往二层的转角砖砌楼梯,二层三间为砖砌墙木架屋琉璃瓦顶建筑,殿名“光明殿”,门匾额已破损,置于殿内一角。殿内原供奉的三座泥塑(即三官)在“文革”时被毁,形成的三堆泥土还静静地躺在各自被供奉的神坛上,白壁墙上还保留有壁画的痕迹。

殿墙内壁镶嵌有一块小型碑石,以碑石内容中可得知,该庙在清乾隆五十年四月(1785)曾重新修葺。三官庙属道教建筑,据道家所言,三官为道教中掌管天堂、地府、海洋三界的行政长官,三官之神为之“天官、地官、水官”,由他们掌握管理天堂、地府、海洋间的一切事务。

我们国家自古就有祭天、祭地、祭水的礼仪,道教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就是说“三官”有对世人、亡魂等“赐与福分、赦免罪过、解除灾厄”的权能。每年每逢正月十五上元节即天官当令,信徒们会来这里致祭祈福,也就是祈求天官赐福。每逢七月十五中元节即地官当令,也就是祭祖普渡的日子,有故去亲人的人家,会祈求地官为死者免罪。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节,即水官当令信徒们祈求水官为人消灾免难。所以这天要祭献水官。

介休城外东南高于西北,历史上洪水数次进入城关,最大者洪水入户2尺多深,这就更容易使人们这天祭献水官。道教中最普遍的说法,认为天官大帝为尧,地官大帝为舜,水官大帝为禹,这是华夏大地自古以来的先祖先圣贤君,他们会给人们带来光明,所以中国人历来对之崇拜尊敬。比如民间百姓一遇灾难便到庙中拜祷,祈求神灵护佑;一遇干旱民众们便自发地到三官庙中祈雨祷告,祈求水神爷普降甘霖,解救危难中的民众出苦海,这一习俗一直沿续了二十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