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隆中对》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战略到底有没问题?谁能详细论述?

谈起诸葛亮人们都肃然起敬,他率先提出了隆中决策;身体力行协助刘备夺取荆益两州并建立蜀汉帝国;攻心为上安定南中,不忘初心北伐曹魏。无论人品、还是能力都堪称后世贤臣楷模。时至今日,他已经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凭《隆中对》一鸣惊人,令人刮目相看。可见,隐居时期的诸葛亮并没有两耳不管窗外事,他不是皓首穷经、终老山野的闲人。他对天下大势、政治格局、动态新闻是有研究的。因此,他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大局观。所以,他出山辅佐刘备,很快解除了刘备颠沛流离、东奔西跑的困厄。让刘备的势力得以发展和养大。

不过呢,蜀汉建立后,并没有实现“北定中原”的战略构想。与隆中对中的愿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相差其远。为什么刘备及其战友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了一辈子,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已奋斗了一生,终没实现隆中对的愿景呢?


一代伟 人毛泽东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军事家,对诸葛亮的观点之曹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没有异议。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也没有表示反对。


在毛泽东看来,隆中对最大的失误就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因为,在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时候,相对而言刘备兵微将寡,实力最弱。曹操统一了北方,占据中原,兵力、财力优势巨大。孙权继往开来,三代据守江东,实力比刘备强得多。

而刘备、诸葛亮开始时,就以隆中对为战略指导原则,进行兴复汉室的实践活动。似乎没有考虑到蜀汉本来兵力就少,你再兵分两路,力量被进一步削弱。尤其是,荆、益军团出征后,根据地都要留兵把守,看似兵分两路,实则军分四地,容易让魏、吴各个击破!事实上,关羽失败,与隆中对有一定的关系。

荆、益两州相距千里,中间有重峦叠嶂阻隔。要协同作战,很难步调一致!无法集中力量,打大规模的歼灭战。所以,隆中对确实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