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京剧“四大武生”他最长寿:图说王金璐老先生

1950年代,王金璐艺术上逐渐成熟,地位也由此奠定,据京剧业内说,王金璐先生与高盛麟、李少春、厉慧良被评为“四大武生”。

有评论认为,这四大武生中,高盛麟武戏最好,公认是继杨小楼之后武生第一,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公认长靠优于短打,而李少春则文武兼长,但武戏不如高盛麟,逐渐向文戏转变,武戏只有《打金砖》一折盖世无双。厉慧良武功亦好,但炫技成分太过,有一次演《坐楼杀惜》,杀人之后居然单腿吊毛,殊无必要。王金璐长靠短打皆长,各方面均衡,又因得享高寿,众望所归成为武生行仅次于高盛麟的一代宗师(王与高只差一岁)。

:

作为继杨小楼、高盛麟之后又一座武生的丰碑,王金璐先生得享九十七岁高龄,堪称幸运。作

为梨园界辈分仅次于马谭张裘那一代人的佼佼者(王先生在1930年代就已经拜马连良为师),王金

璐先生从艺时间极长,而且是从老生行进入武生行进而取得极高成就的。

王先生成名很早,14岁就拜了马连良,18岁被《立言报》票选为“童伶选举”中的生行冠军,1950年代王先生在上海时,据说曾受信芳先生教导很深。正是因为曾经先后受教于“南麒北马”,王金璐的武戏,与一般的纯武生不同,也有着表演上特殊的细腻。


1950年代末的伤病,让他近二十年不能登台,几乎流落北京,但马连良在这个时候帮助了他,马先生当时说:“你是我打小的徒弟,我不能不管。”也正是因为如此,王金璐对马连良一直非常感激。马连良的葬礼只有王金璐夫妇和张学津去送行。


1970年代末,王金璐身体基本恢复了,这时候他排演了诸多名戏,再次享誉京华。当时四大武生中,李少春英年早逝,高盛麟、厉慧良、王金璐虽然都已经年近花甲,但风采依然不减当年。


1990年代京剧凋零,许多人纷纷改行,在这个大背景下,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的纪念活动,可算

得上振兴京剧的一件盛事,照例要演出《龙凤呈祥》这样的大戏。那真是一个群星荟萃的大戏,张

君秋的孙尚香,张学津的乔玄,汪正华的刘备,王金璐的赵云,动作潇洒飘逸,几乎一个动作一个好,看不出已经74岁高龄。

王金璐先生晚年曾和景荣庆先生一起,素服来了一出《天霸拜山》,一般而言,《天霸拜山》这出戏在于生、净二人各自的表演,当时二位都已七十来岁,盖口严丝合缝,“咬”得很紧,尤其是最后王金璐将西服一甩,直接当成了褶子,观众拍案叫绝。

王金璐先生晚年近八十岁时还演《挑滑车》,事前说定倒僵尸不用真摔,可以“偷一手”,但当时王金璐还是漂亮地摔了,吓坏了台下的观众和后台的演员以及家属。

王先生晚年极不服老,时不时亮一亮平生绝学的金腿,一扳腿轻松过顶,慢抬腿轻松过腰,依然当年风采。

他最后一次登台是雪灾赈演,当时已经八十九岁,大家多劝他清唱,但他一定要“粉墨登场”,武戏集大成之作《八蜡庙》,王先生一出场,走几步都有叫好,一踢腿更是炸了窝,甩几下髯口观众也疯魔得不行。热烈的掌声炸了窝,这是对一个名角一生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