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项链》:玛蒂尔德的丈夫,用十年艰辛为自己的一句话埋单

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项链》给很多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学课本中影响较深的课文之一。年轻貌美又极度虚荣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要参加教育部的晚会,向自己的朋友借了一挂钻石项链。正当她沉醉在女人的虚荣和所谓的成功时才发现钻石项链不见了,为此夫妻二人历尽十年艰辛,忍受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终于还清了债务,最后却发现项链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刚开始学这篇课文有两种感觉:一种是认为玛蒂尔德太爱慕虚荣追求享受了,因此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第二种是认为玛蒂尔德和她的丈夫太有“契约精神”了,项链丢失之后,两个人没有推脱责任,而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冒着非常大的风险和压力去赔偿,二人真的非常有勇气,值得钦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再重新品读这篇课文,观点和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玛蒂尔德的丈夫勇敢的选择和妻子一起承担赔偿的责任,真的是如我们所想象中的勇于担当的好男人吗?或许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吧。

玛蒂尔德是虚荣的,她的丈夫何尝不是?虚荣成了悲剧的导火索

正当玛蒂尔德为没有高雅奢华的生活而每天以泪洗面,甚至都不愿意去看自己的女同学的时候,她的丈夫带着得意洋洋的神情回来了:他带回了一张教育部长发的晚会的请柬。他一再强调这张请柬是很难得到的,大家都想要,但是份额不足。

那么这张请柬就让人感到意味深长了:

1、玛蒂尔德的丈夫用这张请柬在妻子面前卖弄自己的能力。

他深知妻子的苦恼,没有办法认识那些上流社会的人物,现在自己煞费苦心获得了一张令很多人垂涎的请柬,说明自己在教育部是有一定的能力和手段的。他想用这样的方式取悦自己的妻子,向妻子证明自己不是那么不堪。因此他才洋洋得意,并且一再重申请柬的不易获得和珍贵。

2、带妻子玛蒂尔德参加晚会正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

文中多处渲染玛蒂尔德的年轻貌美,这一点她丈夫是心知肚明的。玛蒂尔德一直苦于没有结识上流社会的机会,而丈夫也是了解、支持的,甚至把妻子当成结识那些政界要客的一个途径。自己资质平平,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本领,但是自己有个如花似玉的妻子,并且艳冠群芳,这不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吗?

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思维,一般不愿意让自己的妻子抛头露面,尤其是很多上流社会男人在场。这对年轻貌美的妻子而言有着太多的诱惑和不确定性。而玛蒂尔德的丈夫却反其道而行之。试想如果不是因为虚荣心,他又为什么如此热心而不遗余力的促成这件事情呢?


不得不说,玛蒂尔德是虚荣的,她的丈夫也一样。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充斥着奢靡享乐的社会风气,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想方设法想跻身于上流社会,这个男人也不可幸免。并且他的虚荣心成为夫妻二人的悲剧的导火索。

自作聪明的“借项链”主意,成了悲剧的直接原因

妻子因为参加晚会为衣服发愁,做好了衣服之后又为首饰烦恼。她的丈夫也是极力献计献策。先是建议她戴几朵时新的玫瑰花,遭到妻子的拒绝之后他灵光一闪,冒出了一个“绝佳”的主意,就是让玛蒂尔德去找好朋友借首饰。

她丈夫高声叫唤起来:“你真糊涂!去找你的朋友伏来士洁太太,问她借点首饰。你和她的交情,是可以开口的。”

她迸出了一道快活的叫唤:“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高声叫唤”,并且说妻子“真糊涂”。而他的建议也得到了妻子的赞许,玛蒂尔德“快活的叫唤”。殊不知正是丈夫这个自认为高明的建议,成为了接下来一场悲剧的直接原因。


玛蒂尔德挑了很久,但是一般的首饰她都看不上,偏偏看上了一挂最昂贵的钻石项链。对戴着这样一挂昂贵的项链去参加晚会,夫妻二人对潜在的风险没有一点预见:可能脱落丢失,还有可能被人偷窃。此时此刻夫妻二人完全沉醉在了晚会可能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玛蒂尔德凭借靓丽的外貌、华丽的装饰获得了所有男人,包括部长的注意,引发了在场女士的嫉妒和羡慕,完全不知道即将从幸福的云层跌入地狱。

勇挑“还债的重担”,玛蒂尔德的丈夫很可能出于一种“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

可能不少人被玛蒂尔德丈夫的后期表现所感动,他勇敢地挑起了和马蒂尔德一起还债的重担:

每月都要收回好些借据,一面另外立几张新的去展缓日期。

她丈夫在傍晚的时候替一个商人誊清账目,时常到了深夜,他还得抄录那种五个铜元一面的书。

末后,这种生活延长到十年之久。

十年之末,他俩居然还清了全部债务,连同者的利钱以及由利上加利滚成的数目。

十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夜以继日,如果换成没有责任心或者没有担当的男人,也许早已离开玛蒂尔德,去追求轻松自由的生活了。而她的丈夫没有这样做,很可能就是因为“补偿心理”。


1、清贫的生活令妻子感到苦闷,或多或少都会令丈夫心生自卑。

如果玛蒂尔德是平民家一个相貌普通的女子也就罢了,偏偏是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子。没有像样的嫁妆,也没有机会认识上流社会的人物,只好委身嫁给了这个教育部的小书记。

玛蒂尔德看朋友回来总是以泪洗面,内心的抑郁和苦闷溢于言表,这不能不给她的丈夫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变得自卑。这种自卑就是补偿心理的一种表现,因此他千方百计得到请柬想换来妻子的欢心,也想让貌美如花的妻子给自己带来认识上流的机会,从而改变夫妻二人的地位或者生活。

2、项链丢失以后的愧疚心理。

可以说丢失了名贵的钻石项链(虽然后来发现是假的),和玛蒂尔德的丈夫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他的自以为是和推波助澜,才把二人的生活推向了水深火热。虽然妻子没有埋怨自己,自己的内心可能也充满了愧疚和不安,因此只好用加倍的付出来补偿。

当妻子满心狂热地要漂亮的衣服、名贵的首饰,作为丈夫的他没能理性地劝阻,还出了个借首饰的馊主意。

当妻子带着名贵的钻石项链在晚会上狂舞的时候,他没有起到照看之职,而是在隔壁的小房间睡着了。

等离开晚会的时候,没有及时检查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尤其是这挂名贵的钻石项链。

因此说这挂名贵项链的来与去,都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丢失项链的责任上,自己远比玛蒂尔德的责任更大。


总结

文章的最后以戏剧性的结尾结束:那挂钻石项链是假的,最多值500法郎。只是用十年的时间,来学会正确的面对生活,接纳生活,代价确实有些太大了。玛蒂尔德是值得同情的,因为她是一个不幸但是勇敢的女子。

再看她的丈夫,虽然项链丢失之后一直和玛蒂尔德勇敢地承担着生活的重任,但是十年之间这个男人的内心应该隐隐作痛:在夫妻二人的悲剧中自己扮演了最不光彩的角色,不管是出于自卑还是愧疚,都促成了他的补偿心理,完成着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妻子一起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