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房似錦:能在壞情緒裡迅速抽身,是職場人最大的自律

熱播劇《安家》裡的房似錦,是一個缺點和優點都十分明顯的職場人。

她不近人情,撬完單後臉不紅心不跳,但又十分專業,沒有她賣不出去的房。

看了十幾集之後,我發現,除了專業,房似錦身上還具備一種非常稀缺的能力——從壞情緒裡迅速抽身的能力:

親媽潘貴雨第一次鬧到店鋪,向房似錦索要一百萬,兩人在店鋪外撕扯了半天,最後房似錦答應,先給她20萬。

潘貴雨走後,房似錦回到辦公室,沒有唉聲嘆氣,也沒向任何人解釋,而是直接拿起手機,撥通了客戶的電話——邀約看房。

大傢伙愣在那兒,朱閃閃說了一句:“難道她就沒有什麼向我們解釋的嗎?”

還有一次,徒弟小樓因為在樣板間裡上廁所,惹怒了客戶,房似錦怒不可遏地衝進徐姑姑的辦公室,強烈要求開除小樓。

小樓非常自責,徐姑姑出策讓他給房似錦道歉。

結果小樓還沒開口,房似錦已經撥通了客戶的電話,進入了下一個邀約程序。

房似錦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糟心事,情緒如何低落,她都能迅速地從壞情緒裡抽身,然後對準目標,繼續有條不紊地投入工作。——這種能力,在職場上,非常寶貴。

因為,從壞情緒裡迅速抽身,就意味著主動把情緒的傷害和影響,調到了最低檔。而調到最低檔的意思就是——不為無謂的壞情緒,付出不必要的成本代價。

能像房似錦一樣,不被情緒所綁架,也不讓情緒去影響工作,才是職場人最大的自律。

一、不讓壞情緒擴散蔓延,是對工作最大的負責

心理學家Mc Dougall 於1923年提出情緒傳染理論,指出:人們會產生和他人情緒相匹配的情緒體驗。

在職場中,發生情緒傳染一般有兩種方式:

因為共情力,別人感受到了你的情緒,因此他也產生了和你相同的情緒。
被壞情緒綁架的人,將情緒發洩到平級或者下屬身上,致使對方產生不良情緒。

無論是哪一種情緒傳染,對個人和集體來說,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踢貓效應,就說明了壞情緒經過傳染後的超強破壞力:

一位父親在公司被老闆批評後,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蹦來蹦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於是踢了貓一腳。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汽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又撞傷了路邊的小孩。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能看到,壞情緒的傳染,就如同一個雪球,越滾越大,越大它的破壞力也就越強。

而那些厲害的職場人,總能把情緒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內,不讓它擴散蔓延,更不致波及無辜。

前領導老賀,是個部門主管。工作風格有點像徐姑姑,不緊不慢,對下屬極好。但這樣的工作方式,經常會引起上司的不滿。因此,老賀被罵,簡直猶如家常便飯。

但每一次,老賀從上司辦公室出來後,雖然垂頭喪氣,但從不借著怒氣,對下屬發號施令。

有一次,同事犯了錯,正巧老賀剛挨完罵。同事剛要開口,老賀問:“這個事著急麼,如果不是很著急一會再彙報吧”。

老賀之所以會那麼說,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正在氣頭上,如果此時深究下屬的錯誤,那麼壞情緒就會迅速傳染蔓延,最後造成不必要的消極影響。

在情緒來臨時,能夠控制按下暫停鍵,自我隔離,才能讓情緒在最小範圍內以最低的成本消失殆盡。

二、厲害的人,從不在情緒深淵裡做決策

疫情期間,夫妻長時間宅在家裡,難免爆發衝突。很多人一怒之下離了婚,卻又在幾天之後打臉復婚。這種情況其實就是人們都在情緒高點,一時衝動做了離婚的決定。而那些掌控情緒的高手,卻從不在情緒深淵處做決策。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就深諳此道。有一次,陸軍部長斯坦頓氣呼呼地對他說,一位少將羞辱了自己。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言辭激烈的信,回敬那位少將。

斯坦頓照做了,信裡全都是指責謾罵的話。

林肯看後,拍手稱快,大讚斯坦福寫得好!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裡時,林肯卻叫住他,問:“你要幹什麼?”

“寄給他呀”——斯坦頓回答。

林肯趕緊奪過信扔進了爐子裡,說道:凡是生氣時寫的信,都不能寄出去。這封信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麼就請寫第二封信吧!

林肯在情緒爆點時寫的信,都扔進了火爐焚燬。其實,就是為了避免自己因情緒影響,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或決策。

眾所周知,情緒是會影響行為決策的。面對同樣一件事,人們在情緒低落和高漲時,做出的決策完全不同。

很多錯誤決策一旦做了,就回天乏力、覆水難收。

因此,真正的智者,不會讓自己情緒深淵處做決策,停下來,緩一緩,再去重新思考,情緒就會被沖淡,看法也會發生改變。

三、要主動尋找改善情緒的方法,而不是被情緒帶著走

大部分人,在面臨負面情緒裹挾時,都會聽之任之。但真正厲害的人,會主動尋找控制或改善方法,絕不讓自己在情緒泥潭裡多呆一秒。

汶川地震時被截去雙腿的舞者廖智,是一個特別陽光的人。前幾天她在視頻裡分享的一段話,特別有道理,她說:


到了一定年齡,你就會發現生活是很實際的。你不能總被心境帶著走。情緒低落時就要想辦法讓自己嗨起來,而不是一直被情緒裹挾。

廖智擺脫負面情緒的方法,就是做一些讓自己嗨起來的事 。而演員楊冪,則是選擇給自己規定時間去消化情緒。楊冪在一次訪談中說:

“我把情緒戒了,我對自己下命令。有一次,有件事讓我很生氣,我對自己說,給你二十四小時的時間,你必須把這件事壓下去。這一天,什麼都不做,讓自己過去。”

給情緒一定的消化時間,讓它自生自滅是楊冪的獨家心法。

在職場和生活中,負面情緒來臨時,被它帶著走,傷及無辜、影響決策是最愚蠢的做法。最後由情緒釀成的後果,還是要由發起人來承擔。更何況,有些後果根本無法彌補。因此,真正厲害的人,會主動尋找有效方法,讓自己儘快從壞情緒裡抽身,從而回歸正常的狀態。

那麼,如何才能迅速改善並掌控情緒呢?

四、三個方法,讓你做回情緒的主人

①使用[聖多納釋放法]及時控制情緒

這是一個立竿見影的,改善情緒的方法。——[

聖多納釋放法]。 該方法由美國靈脩大師萊斯特·利文森開創,通過5個自問自答的步驟,便可以在短短几分鐘的時間內清理掉負面情緒。 比如,你被上司批評了,情緒很喪,你可以這樣做:

第一問: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 答:沮喪、挫敗(或者其他情緒感受)

——這個問題是在引導我們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上,而非外界發生的事情上。

第二問:我能否允許它的存在呢? 答:能(或不能)

——這個問題中的“允許”和“存在”這兩個詞,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我們才是情緒的主人,只有得到我們的允許,情緒才能存在,這會讓我們更有掌控感和力量感。

第三問:我能否放手讓它離開呢? 答:能(或不能) ——這個問題是在引導我們試著放手情緒,讓它自動離開。

第四問:我願意放手讓它離開嗎? 答:願意(或不願意) ——這個問題是在詢問意願,能讓我們體驗到意願被看到和尊重的感受,而不會產生壓迫感和緊張感。

第五問:我要什麼時候放手讓它離開? 答:某個時間(或不知道) ——這個問題也是在告訴我們,即使現在做不到,以後也有可能做得到,而且即使做不到也沒關係。 當你操作完了以上5個問答步驟,你的情緒會大為改善。需要注意的是,在自我回答的過程中,一定要如實地描述情緒感受,而不要描述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套流程下來,你的情緒會得到緩解,因為當情緒被說出口的那一刻,已經是在宣洩了。而這種方式,既不會傷及任何人,操作起來又簡單便利,非常適合職場人士。

②建立有效的支撐支柱

《別讓壞情緒趕走了好運氣》這本書裡,提出了[建立支撐支柱]的方法,即:給自己建立幾個能抵禦壞情緒的心理依靠。比如,一項愛好、三五好友。

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每天都要雷打不動地跑十公里,既是在鍛鍊身體、尋找靈感,也是在讓跑步成為一種處理情緒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就是所謂的支撐支柱。

如果在職場中,我們無法快速觸及愛好和能推心置腹溝通的好友,那麼,在工位上準備些愛吃的零食,或是放一個喜歡的玩偶,也能改善負面情緒。

③給自己設置情緒底線

所謂情緒底線,指的是:對情緒低落時的行為指導。

正如前文所說,人在情緒低落時,會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和決策。但如果在平時,我們就提前預定規則,那麼情緒來臨時,我們也不致做出不理智行為。

例如,你可以規定自己:

和同事發生爭執時,絕不要翻舊賬,更不要提其他人的錯誤;

上司發怒時,自己可以在事後解釋,但不要硬剛;

情緒低落時,不要做任何重要決策,待自己冷靜兩分鐘,再進行思考和決策。

……為情緒設置底線,其實就是在提前做風險管控。有了這些管控措施,那麼情緒影響就會被控制在最小範圍內,如此,我們也就不致做出太過分的不理智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