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人遗忘的地下画派居然影响了20世纪西方绘画的发展

1849年,伦敦各地的展览上出现了一批署有神秘缩写PRB”的画作,其中两幅在皇家美术学院年展上展出,分别是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和威廉·霍尔曼·亨特的作品。两位画家虽年纪尚轻,但才华横溢、技法纯熟。此外,在海德公园角近旁的画廊举办的“现代艺术免费展览”上,“PRB”也可见于诗人兼画家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的宗教画.


画家:威廉·霍尔曼·亨特 油画:良心觉醒


作者: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 油画:奥菲利亚

作者: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油画:沃提考迪亚的维纳斯

上述画作明显运用了同样的革新风格与手法。罗塞蒂在作品中追溯文艺复兴前朴实无华的宗教艺术。米莱斯的画作细节丰富、色彩明艳,与扬・凡・艾克等大师的早期油画如出一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几个字母的含义在1850年揭晓。“PRB”是“拉斐尔前派兄弟会”(Pre- 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首字母缩写个与皇家美术学院的传统教学针锋相对的秘密画家团体。


油画:洛林大臣的圣母 作者:凡·艾克

1848年9月的一个傍晚,这群艺术家在伦敦市中心高尔街83号的米莱斯父母家中聚会,团体核心就此形成。除米莱斯外,还有他在皇家美术学院的同学享特及志向远大的诗人室友罗塞蒂。其中米莱斯和享特年仅十九岁,他们年轻气盛,叛逆自信。随着后续成员的加入,团体人数升至七人,还有不少追随者。

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取名的用意是对抗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拉斐尔。当时,重要艺术批评家、拉斐尔前派后来的支持者约翰・罗斯金对拉斐尔提出批判,认为其理想化的世界观为后世画家设立了过低的审美标准。具体而言,拉斐尔前派反对的是皇家美术学院奉拉斐尔为榜样、東缚艺术创造力的教学模式。他们还戏称学院创办人兼院长乔舒亚·雷诺兹爵士为“矫刷爵士”。

拉斐尔前派由地下转为公开后,艺术机构大为光火。他们用写实手法描绘基督、圣母马利亚等宗教人物,也引起不少争议。不过,这群年轻艺术家带来的新观念仍很快受到赞赏。他们对前工业化时代的浪漫想象成为威廉・莫里斯随后发起的艺术与工艺运动的开端。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改革运动被视为第一次先锋艺术运动。他们是最早自觉聚集在一起,提出明确、审慎的全新艺术纲领的团体。他们未曾撰写宣言,但主办过一本发行仅数期的杂志《萌芽》( Tthe Ger),在其中简要陈明了自己的想法和目标。此举被众多20世纪早期的艺术运动效仿,包括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