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提起晚清历史就不得不说不李鸿章,提李鸿章就不能不说盛宣怀。在李鸿章的幕僚中,盛宣怀的官做得不算最大,可他一生做了很多大事,在很多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这位近代民族工业的巨子以“不为做高官,只为做大事”的人生信条载入史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盛宣怀一直都是毁誉参半。据说,李鸿章曾经给盛宣怀下了一个“廉”字的考语,这件事后来在京城传为笑柄,说盛宣怀如果可当廉洁之称,则八大胡同清吟小班的姑娘,个个可以建坊旌表贞洁了。

盛宣怀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们很难用几句话概括。不可否认盛宣怀有追名逐利之心,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追逐名利都是正常的,不同的就是他们所用的方法。历史上,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常常以非凡的才能创造巨额的财富,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盛宣怀就是此类人。

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陷入了困境,他亲手开创的汉阳铁厂面临关闭的风险。于是,他赶紧与盛宣怀协商,希望他能接手。汉阳铁厂当时是亚洲最大的钢铁企业,朝廷为此投入了数百万两银子。到了1896年时,汉阳铁厂因为燃料短缺、缺乏资金、产品质量低劣、生产成本过高等因素面临倒闭或出售的风险。

对于张之洞来说,汉阳铁厂绝不能卖给外国人。那么,环顾当时只有盛宣怀有能力让汉阳铁厂起死回生。当年5月,盛宣怀督办汉阳铁厂,其体制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

为了解决铁厂的资金问题,盛宣怀不得不依赖他的个人关系,从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华盛纺织公司等企业那里陆续筹集200万两作为基本经费;为了解决铁厂燃料不足的问题,盛宣怀投入巨资开采萍乡煤矿;为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他派员出国考察,重新采购新的炼钢炉,改良炼铁的机器设备。

在盛宣怀的努力下,汉阳铁厂最终起死回生。当他把汉阳铁厂揽入怀中的同时,眼光又投向了中国的铁路建设。甲午战争之后,朝廷终于下定决心要修建铁路。可是面临的困难却很大,首先便是经费问题,为了战争赔款,不得不对外举债。铁路投资巨大,户部又没钱。然而修建铁路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不能完全交给外国人。

张之洞和王文韶一致认为,当今中国只有盛宣怀能当此大任。在他们的举荐下,1896年10月19日,光绪皇帝召见了盛宣怀并任命他为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1900年以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铁路事业进行得十分艰难,张之洞、盛宣怀等人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而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

1896年至1903年,中国共修建铁路4038公里,1904年至1911年,又修建了4963公里,其中大部分都是清政府向外国借款自办。芦汉铁路、粤汉铁路、津浦铁路、中东铁路、胶济铁路、正太铁路、沪宁铁路、京张铁路等纷纷建成,中国的铁路网络总体布局基本完成。

清末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铁路沿线,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城市,如哈尔滨、石家庄、沈阳、郑州等。天津、上海、武汉等城市也因铁路的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中心枢纽。

时至今日,大多人都说胡雪岩是“红顶商人”,但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而言,盛宣怀的成就非胡雪岩可比。他的贡献绝不仅仅是在铁路、电报以及各种民族工业上,还有近代创办的几所著名大学,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盛宣怀亦官亦商,在大清落后的体制内竟能如此大展拳脚,因此有人对他作出了客观的评价说他是:“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这四个“非常”形容得极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