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城山有口小金井

城山位于旅顺口区长城街道李家村东北部。海拔404.8米,是旅顺境内第二高山。因山上有明代修建半环形干打垒式山城而得名。

城山有许多神秘的传说,其中小金井的故事流传甚广,《旅顺风物传说》一书将其收录其中。

薛仁贵将军塑像(本文作者拍自郭水路)

唐朝初期,唐二主李世民征东。薛仁贵将军骑马路过城山山下,马的后蹄踏在一个穴地上陷了进去。这马久经沙场,力大无穷,它长嘶一声,拔蹄而去。马蹄踏过的地方,出了一口小井。这井的井口只有马蹄般大小,春夏秋冬,井里的水始终是满满的,既不淌出,也不干涸。后来,从井里长出一棵黄瓜,藤叶茂密,把井口遮得严严的,瓜秧上只结一条黄瓜。据说谁要吃了它,就会返老还童。

城山脚下的人们都知道有这么一口井。多少年来,许多人找它,走遍城山也没找到。

山下有个富户,待长工们吝啬狠毒,整天让他们干牛马活,吃的却是猪狗食.长工们为了活命,只好忍受着。

一天,富人让一个老长工进山打柴。中午,老长工扛着一捆柴摇摇晃晃地往回走,他又饿又累,一不小心摔倒在山沟里,昏了过去。醒来时,他发现身边有一口小井,井边的黄瓜藤上有根又嫩又绿的小黄瓜。他摘下来,几口吃了下去。又趴在井边喝了几口井水。说也奇怪,他觉得自己不饿也不累了,身上顿时有了力气,便扛起柴草,轻快地跑回去。

富人见了,惊异地张着大嘴,半天没说出话来。原来,站在他面前的已经不是一个老迈年高的老头,而是一个红光满面的小伙子。经他再三追问,长工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富人一听,高兴地大叫:“找到小金井啦,找到小金井啦!”富人忙三火四地把五个儿子叫来,拿起家伙到小金井跟前,六个人十二只手在黄瓜藤上扒拉了半天,也没找到黄瓜。富人就吩咐儿子把黄瓜藤拔出来,准备栽到自己家门前.五个儿子拔的拔,刨的刨,到底把黄瓜藤拔出来了。可是黄瓜藤一离开小井马上枯死了,小金井也不见了。富人大吃一惊,慌忙在那个地方挖起来,挖了一层又一层,地下全是石头,无论怎么挖,也没有水。

从此以后,小金井再也没有了。据说,井水都流进山肚子里了。如今,当你登上城山顶,用力跺几下脚,脚下会发出“咚咚”的声音,好象山肚子是空的。老人们都说,城山里面有水,这水一直通到海里。所以,城山也有水山之说。最为神奇的是,城山有的巨石像神龟,有的山头也像神龟,有龟的地方就一定有水。

城山神龟(源自网络)

我小时候去沟口大姑家,第一次听城山小金井的故事,是我大姑父于天成讲给我听的,说那小金井像马蹄状,里面的水清澈,甘甜。那时就产生一种去找小金井的冲动,想亲口尝尝那清冽的甘泉。我第二次听小金井的故事是钟家村王发来讲的,他们一帮人去城山打石头,上山的时候喝过小金井里的水,下山口渴的时候想喝水,怎么也找不到那小金井了。这就更增加了我的好奇心,怎么小金井还会移动位置呢?

长大后,我多次去城山,有时自己去,有时带学生和老师一起去,终于揭开了小金井神秘的面纱。所谓小金井就是从大山底下的石缝里渗出来的小细流形成的一个小水坑,那是绝对的纯净水,趴在地上撅着屁股喝上一口,那感觉是特别凉爽。60年代之前,生态环境没有遭到破坏,有渗山水的地方很多,钟家村老虎沟就有两处。70年代以后就干涸了,现在劈山粉料石那泉眼早就不见踪影了。城山由于自然环境保护得好,小金井依然健在,而且常年有水。其位置就在庙宇西北方向的沟边。所不同的是小金井被扩建了,只有几米深,水位很高,趴在井台上就可以把水提上来。10多年前,旅顺城里有人听说城山小金井的水好喝,便要我带他专程去小金井里打水泡茶喝,灌了几塑料桶拉回来。那个好喝茶的人也用真泉寺的水泡茶喝,经过比较,他认为城山小金井里的水,绝不亚于山里真泉寺的水。你若不信,你也去城山小金井里打一桶水,回来泡一杯好茶品一品。酿好酒得有好水,泡好茶也得有好水,二者本同一理。贵州茅台镇就发在那湾天赐的好水。

神秘的城山和山下的水库(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