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儿”才叫年,盘点一下湖北十堰的“年味”


十堰武当山雪景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按照传统的说法,民间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就开始了。

其实也不尽然,在我们十堰,冬忙腊闲,冬月把该干的农活都干完了,到了腊月就没什么要紧事了,人们就开始琢磨着准备年货。

家乡十堰,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灵秀城市。十堰位于祖国中部,是湖北省西北部的一个四线城市,也是曾经的“车城”。十堰背靠秦岭巴山一脉,汉江和武当山横贯全境,是典型的“山城”。

对于我们这些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而言,一年一度最热闹的盛事,便是回家过年。只是,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那些流传千百年的习俗也在悄然改变。

在这个啥都可以买买买的年代,“年味”是越来越淡了,有些味道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记忆里十堰的“年味”。

腊八粥


1、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款老少皆宜的食物,也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未被遗忘的传统。

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所以民间流行煮“腊八粥”来纪念佛祖。

不仅仅是在民间,朝廷里也有关于腊八粥的记录。

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

这是明朝《永乐大典》里所记载的。

其实,在老辈眼里,煮腊八粥还有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的意思。

在我们十堰,人们常常选取8样食材来煮“腊八粥”。常用的有红小豆、绿豆、大米、花生、玉米、红薯、南瓜、土豆、肉丁、猪小肠等。每一样食材都是自己亲手摘自栽种收获的,真是余香绕梁,三日不绝啊!

超市现在也卖的有八宝粥,但,不是所有的粥都叫“腊八粥”,因为,只有“腊八粥”才是有年味的粥啊!

糖醋排骨


2、年猪

洗年猪,绝对是腊月里最热闹的场面。这一天,全家人都起得特别早,有的帮忙生活,有的帮忙烧开水,有的帮忙逮年猪,忙的是不亦乐乎。

比较讲究的人家还会在正式开始前放一封鞭炮庆贺,祈求洗年猪顺顺利利。

土豆炖排骨


当然,对于我们小孩子而言,最期待的就是“年猪宴”了。年猪洗完之后,主人家会邀请亲戚朋友以及前来帮忙的邻居,共同吃“年猪宴”。

萝卜排骨汤、土豆烧排骨、糖醋里脊、泡椒炒猪血等等,每一道菜都让我们馋的口水直流。

如今,“年猪宴”的习俗依旧在,只是我们已经赶不上了,也没有小时候那种期待了。

腊肉


3、腊味

年猪卸好之后,留一部分新鲜肉,其他的便会用盐腌了,做成腊肉。

除了腊肉,还会腌一些腊鸡,腊鱼,熏豆腐干之类的。肉类腌两天之后,大人们会上山砍一些新鲜的松树枝回来,用这些天然香的松枝熏烤两三天。

熏好的腊肉黑里透红,香气扑鼻,在没有冰箱的那个年代,着实是最诱人的大菜。

在十堰,有一道叫做“腊肉炒熏干”的菜,浑厚的烟熏味夹杂着腊肉的香味,让人百吃不厌。

腊肉炒熏干


除了腊肉,咱十堰的野味以及山货种类也很繁多。什么野兔子,野锦鸡之类的,或者是笋子干、萝卜干、山木耳、香菇、山核桃之类的,在我们老家都是极为常见的东西。

虽然,专家总是说腊肉致癌要少吃,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抵御得了它的美味呢?

腊味,绝对是年夜饭上的硬货。

炸红薯圆子


4、油炸果果

到了腊月二十九,是厨房最忙的时候。不仅仅是煮腊肉,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炸油果果。

奶奶一般负责炸红薯圆子,妈妈负责擀面。我们这群小孩子就更忙了,一边要帮奶奶捏红薯圆子,一边还要像妈妈学几招。

捏红薯圆子比较简单,揪一团面放手心,两手一撮成球形,一个圆子就成了。

炸糖条


妈妈的工作就比较复杂了,擀好了面,还要把面团捏成各种造型,等下再下锅炸出来。最简单的要数麻叶儿和油棍棍了,有时候也会捏一些花儿或者是小兔子、螃蟹之类的造型。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我们创意大爆炸地时候。

现在再回想起来,也是很有趣的。

不过现在过年,却没人弄这些了,所有想吃的东西店铺了都有卖。

只是,那种聚在一起做年货的乐趣,却是再也没有了。

十堰的饺子


5、饺子(元宝)

俗言说,好吃不过饺子。

那是因为,在我们小时候,饺子是只有过年才吃的上的美味。

饺子,在十堰,也称作是“元宝”。饺”字又与宋代钱票名为交子的“交”谐音,形状与元代银锭元宝的形状相似,又有发财的意思,十分吉利。在全国各地都有包饺子的习惯,不过每个地方的饺子外形都各不相同。

其他地方的饺子


每年除夕那天,吃完团年饭,妈妈就开始张罗包饺子。擀好面皮,剁好馅,我们一群人就围着火炉,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包好了饺子总是迫不及待的放火里烧着吃。

只不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围炉看电视的场景也很少再有了。可我的心里仍时常惦记着那火炉里油滋滋的饺子。

虽然如今的年味已经不如小时候浓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回家过年的热情。有父母在的地方,才叫家。合家欢聚的春节,才叫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