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出生地以及其为何要害死珍妃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对慈禧研究的深入却越争论越激烈,最新奇最独特的说法要算是"山西长治"说了。一段时间以来,这种说法相当流行。而且很多人都认可这种说法。

据山西长治人传说,慈禧太后并不是满洲人,他的生父也不是惠征,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族女子。慈禧在长治出生,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据说,慈禧原本是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的女儿名叫王小慊。王家极为穷困,母亲病死后,年仅四岁的王小慊被卖给了上秦村宋四元,改名龄娥。可是没过几年,宋家又遭遇灾难,王小慊又被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家。惠征夫人见王小慊模样俊俏,又聪明伶俐,非常喜欢她。有一次,惠征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贵痣,认为她是大富之人,就收她做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更名玉兰归为满族。咸丰二年,玉兰被选入宫,后来还当上了皇太后。

百余年来。长治县西坡,上秦两村村民及附近村庄的老人都说,慈禧是本地人。长治县有慈禧出生地遗址和慈禧生母的坟墓。分别位于西坡村刑部角田花则老人旧宅西面,西坡村外羊头山西麓荒滩岸边。上秦村关帝庙后,有保存完好的“娘娘院”。长治市城区原潞安府衙后院保留有“慈禧太后书房”。慈禧后裔保存着五件相关的文物。西坡村王培英家的家谱,其中有慈禧的乳名叫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等文字记载。上秦村宋六则和宋德文家,祖传的光绪宣统年间,清廷制作的皮夹式,清代帝后宗祀谱。还有,宋六则家中的慈禧寄给其堂兄宋禧馀的信件残片和慈禧本人的单身照片。

据学者考证,慈禧太后的生活习惯和严谨与山西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爱吃长治的地方食品,黄小米、玉米面、壶关醋、萝卜菜,好吸长治人爱惜的水烟,不吸关东烟(旱烟)。慈喜善唱小曲,且多是山西民歌。爱看上党梆子。慈禧特别关照长治籍官员,长治地方官和山西商人。为此,宋四元家的后人自称是慈禧四辈、五辈侄孙女的宋双花、宋六则等曾联名写信,要求政府调查澄清。长治地方的男女老少众口一词,并纷纷画押公证慈禧是长治人。长治市为此专门成立了慈禧童年研究会,长治日报连篇刊载了有关慈禧童年及其家室的文章,认为慈禧太后本是山西汉人。

山西长治说,从人证到物证,似乎证据确凿。但在史学界争议也最为激烈。慈禧给宋家的书信残片将其和清宫档案中光绪26年,慈禧写的便条以及咸丰刚刚去世时,慈禧写给恭亲王奕忻的密令进行鉴别对比,认为明显不是慈禧的手笔。王氏家谱上写的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的话,有学者认为这只是后人所为。是什么人所加,根据是什么都不知道,在没有弄清来龙去脉之前这不足为奇。青制黄皮夹,说她制于清光绪年间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说此皮夹者应为高级官员和皇亲国戚则不一定。从这个皮夹就推断出宋四元夫妇为慈禧太后父母也缺乏根据。还说,她是慈禧让家人作为进京入宫觐见太后的通行证,更是与清朝宫廷制度不符。除以上各种疑点外,有学者又从清代的起居注档、上谕档,朱批、奏折等档案中详细查对了历任潞安府知府的任职年代。从道光五年至咸丰元年这25年间,担任潞安府知府的共有七人。道光五年六月至十五年七月,知府马绍援任职十年一个月。道光十五年八月至十八年三月知府达镛任职两年半,道光十八年四月至二十八年八月知府多慧任职十年五个月。其中,道光二十四年多慧因大计卓异,赴京由吏部引见皇帝知府之任由同知陈维屏代理。

道光二十八年九月至咸丰元年五月,知府珠陨在任两年七个月。咸丰元年六月至九月,知府万济堪在任三个月期间八月曾拟调袁彦龄,但袁彦龄未到任,知府实际还是由万济堪担任。咸丰元年十月,知府是金君善,既然惠征没有在潞安府担任过知府的记载,那么所谓的慈禧在潞安府被卖给慧珍的说法就成了无源之水,也就是没有任何根据了。所以慈禧太后到底出身何处,至今都没有定论。

珍妃满洲镶红旗人,他他拉氏,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光绪十四年十月选为珍嫔。光绪二十年春,因慈禧太后六旬庆典,晋封珍妃。珍妃是光绪帝一生中唯一宠爱的妃子。也是唯一一个给光绪皇帝无助和压抑的生活带来阳光和喜悦的女人。光绪24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的变法,主张推行新政。珍妃积极追随光绪帝极力支持维新,引起了慈禧的强烈不满。这一年九月,慈禧发动政变,捕杀了维新派,把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同时,也把珍妃贬入冷宫,被囚禁于紫禁城东北部的北三所。

光绪26年八月,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临行前,命人将珍妃推入乐寿堂后井中溺死。但是,慈禧太后为何将珍妃坠井?珍妃坠井的真相究竟怎样?长期以来流传着多种说法,令人真假莫辩。一种说法是,因珍妃请求皇上留京触怒了慈禧太后,被慈禧太后下令扔进了井里。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慈禧太后胁迫光绪皇帝离京西逃。珍妃从北三所中放出来后,跪求慈禧太后将皇帝留在京城,主持朝廷的正常事务。慈禧太后大怒,以扰乱后宫,不守本分为名,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入了井中溺死。另一种说法是,慈禧太后以贞洁观为由,逼珍妃自尽。珍妃不愿,慈禧太后便命令太监把她扔进了井里。曾亲身参与处死珍妃,原清宫太监唐冠卿,曾这样回忆。庚子七月十九,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宫中一片恐慌,这天中午,唐冠卿在宫中当差,亲见慈禧在午睡时间悄悄与崔玉贵走出乐寿堂。碰巧遇见在后门休息的唐冠卿。让唐冠卿扶着她走到颐和轩的角门,到了角门,慈禧命令唐冠卿守在颐和轩廊上,不让旁人靠近或是偷窥。但里面人说话,他还是清清楚楚的能听见,说明处置珍妃的地点,就在颐和轩后不远处。慈禧在回銮之后,以珍妃随扈不及,即于宫内殉难,把这件事掩盖过去了。后来,慈禧为了掩人视听,让珍妃的娘家来人下井打捞珍妃尸体,打捞的时候,将顺贞门到乐寿堂划为禁区,并焚香祷告,诵经念佛。

还有一种说法是,珍妃因为当时患有天花,请求不随慈禧太后西行,慈禧太后十分恼怒,把她淹死在井里。据太监小德张过继孙张仲忱,在《我的祖父小德张》一文中回忆:当年八国联军进城后,慈禧太后命人把珍妃叫来,让她换好衣服,一起走。不大一会儿,珍妃披散着头发,穿着旗袍走过来。慈禧太后大怒说:“到这时候了,你还装模作样洋人进来,你还活的了吗?赶紧换衣服走。”珍妃说:“皇阿玛,奴才面出天花,身染重病,两腿酸软,实在走不了。让我出宫回娘家避难去吧。”慈禧太后不同意,仍然叫她走。珍妃跪在地上就是不走。慈禧太后大为恼怒,回过身来大喊一声,叫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扔进了井里。据后人考证,当时珍妃可能真的是患了天花,卧病在床。

最后一种说法,出自《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书。这本书是慈禧太后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所写。书中说,珍妃姿容婉丽,赋性聪颖,非常有才干,仿佛就是年轻时的慈禧太后,也因此,慈禧太后实际上十分喜爱珍妃。因为珍妃当时通过关系从外国人的手里买了相机,在宫里随便照相。并且,珍妃喜欢穿着男服在宫里走动,这让慈禧非常不能理解,认为给皇家丢了脸面。因此,慈禧与珍妃还是产生了隔阂。但是慈禧要杀珍妃的心却没有。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后,慈禧太后决定西行可是带不了那么多人,只好带上皇帝和隆裕皇后,而其他的一些亲属都回娘家躲一躲,妃子也不例外。

然而,甄妃一直缠着慈禧太后说,我是光绪帝的妻子,我也要跟着去,你有偏见,皇后是您的侄女,所以您偏心。这让慈禧太后十分难看,大清国包括皇帝在内,从来没有人敢顶撞她。随后,珍妃一直跟着慈禧太后一直到颐和轩附近。不死心的珍妃又说,我是光绪帝的妻子,就要跟皇上在一起,不在一起宁愿死。慈禧太后听了更加生气,就随口说你愿意死就去死吧。珍妃就说,既然这样,我就死给你看。于是就直奔井口,而且慈禧太后一看不妙,赶忙叫太监崔玉贵去拉住她,但已经来不及了,珍妃已跳下了井。由于该书为慈禧太后亲手所写,这种说法明显带有为慈禧太后开脱的意味,真实性很值得怀疑。

以上几种说法中,前面几种说法比较可信,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慈禧太后究竟为何非要置珍妃于死地,是深思熟虑后的谋杀,还是一怒之下的冲动?这还需要考古学家做进一步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