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爱上阅读,养成“读书体质”?教你6招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兴冲冲的买了一大堆书,看着书的封皮和简介就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仿佛只要读完这些书,就能够完全领会书中精华,解决所有问题,成为一个超级厉害的高手。

然而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却问题满满。你本想一个字不落地读完全书,记住书中所有的内容,结果始终停留在开头,从未读完过一本书;好不容易读完一本书,却脑袋空空,完全说不出读过哪些内容,总感觉收获很小甚至没有收获,进而失去对读书的信心,否定读书的作用,甚至放弃读书。

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在《宛如一部小说》中提出的“读者权利十条”中提到:读者有不读的权利,跳读的权利,不读完的权利,随意选读的权利。这应该能很好地解决通读这种读书强迫症。

你可以随便怎么读书,随时随地读书,甚至可以不读书。所以不要让通读全书限制,你可以尽情选读感兴趣的章节,以你喜欢的形式,这是你的权利。

改变固有的读书观念,摆脱心理负担,是爱上读书的第一步。

印南敦史在《快速阅读术》中说:“读书,就是将其忠实地复制在自己的头脑之中是误区。读书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在于邂逅1%。”

所以,不必害怕错过,在书中邂逅的那1%,才是真正对你产生影响的部分。

1.好奇心是阅读的起点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到:“读名著的窍门只有一个,等这本书变得有趣的那天再读”。

其实不仅仅是读名著,读任何书都是一样。等到你真正对一本书感兴趣了,才会主动阅读一本书,读起来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

薛兆丰教授曾经在《奇葩说》就情侣吵架谁该先道歉这个辩题发言:“博弈论说的是我们在冲突时怎样尽快打破僵局,就是找一个尽量的共同点。比如事前定一个大家可执行的规则,而男方先道歉,就是很容易执行的规则”。

在你听到他的这个观点之前,可能对博弈论的印象就是专业乏味难懂,轻易不会阅读。但听完他的辩论,可能会对博弈论产生好奇,进而去读一本关于博弈论的书,并从中有所收获。这就是好奇心在读书中的作用。

樊登在《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中说道:“好奇心不死,读书不止。”由此可见好奇心对读书的重要意义。

如果你想变成一个爱读书的人,想从读书中学习成长,不妨从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开始,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以好奇心为原点找到你感兴趣的领域,开启你的读书生涯。

2.从名人的薄书开始读起

很多人在最开始读书的时候没有选好书,影响了他们的读书之路。新人在开始读书的时候最好选择名人的短篇著作阅读。名家著作集合了大家的精华,值得花时间阅读。而选择短篇则是因为篇幅短的内容,阅读起来难度相对较低,能够很容易读完。

在我们快速读完这本书之后,就会产生读完一本书的满足感和充实感,继而对读书有了更大的信心,维持了我们的读书热情,让我们有动力去阅读更多的书籍。

读名人的薄书除了能让我们对读书这件事产生信心之外,还能为邂逅其他书籍提供契机。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说过:“每个领域的入门书籍的最后都会附上参考书籍一览。”

我们可以通过一本入门书,去寻找相关领域的其他书籍,阅读之后就能对这个领域产生更深刻的了解。而且持续阅读同一领域的多本著作,有利于促进知识体系化,能够提高个人的理解力和学习效率。

3.利用环境的力量保持读书热情

除了用固定仪式来暗示自己以外,一个不舒适的阅读环境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降低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而舒适的阅读环境可以帮助读者做到长时间阅读。而且外部环境的正向刺激还可以让我们保持阅读热情和动力,让我们持续读书。所以我们要学会善用外界环境的力量。

首先,打造一个舒适的读书环境。

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家里准备一间书房,按自己的喜好布置。没有单独的房间也没关系,可以在房间的一角布置读书角,或者干脆将餐桌改造成餐桌书桌两用的设备,在餐桌下面放一个隐藏式书柜,在椅子上准备可回弹坐垫,也非常方便实用。

其次,想要持续保持阅读的热情和动力,外界环境的刺激必不可少。

经常逛书店,参加大型图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偶然找到影响自己一生的书籍,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畅聊,这些外界环境的刺激都能维持你的读书热情,让你持续读书。

当你在家里读不进去书的时候,不妨带着书出门,去咖啡馆、快餐店等地方阅读,这就是游牧读书。点一杯咖啡,在众人的目光下读书,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读书的效率也会更高。

4.建立进入专注读书状态的仪式

当我们集中精力做一些困难的事情的时候,通常会感到很痛苦,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本能地产生抗拒反应,比如想吃东西、犯困、想睡觉、注意力会被更轻松的事物吸引。

人们处于一个被不断被各种因素干扰的环境中,专注力已经成为一项稀缺的能力。专注不仅对工作有巨大作用,对读书也是一样。

《庄子》里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做钟技术很高超的人,他每次动手做钟之前都会沐浴焚香,这样他在正式开始做钟的工作的时候就能马上进入专注的状态,不被其他事物干扰。

我们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读书,形成规律。这样我们每天在那个时间坐下读书的时候就能进行自我暗示,瞬间进入专注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深呼吸等小动作暗示自己进入专注读书的状态。

5.了解作者背景激发阅读兴趣

在对一本书不感兴趣,却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必须阅读时,我们可以从书的周边着手,一点点发掘阅读兴趣。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可以去网络上检索作者相关的履历和事迹,了解作者的经历。

如果我们对运动没有兴趣,看到《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这本书大概没有任何阅读的欲望。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到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并了解他的事迹之后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村上春树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每天跑步,每年参加马拉松比赛,每天四点起床,写作四小时,每年出版一本书,每两到三年写出一篇长篇小说。

这种苦行僧般的自律可能会让我们产生好奇:他坚持创作三十多年和跑步有关系吗?跑步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他是怎样坚持跑步的?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我们会想要阅读《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这本书,从书中寻找答案。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听过某个作者的访谈或者演讲,被他的观点、气场或者信念感染,于是买回他们的著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买回来的书,我们会更有动力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产生一种仿佛作者本人在你耳边给我们讲解一样的错觉,也更轻松的吸收和理解书中的内容。

这种现象就是“现场的魔力”。我们通过倾听作者的声音,视觉、听觉多方面受到刺激,增强了和作者的联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更能接受他们的观点。

6.参加读书会了解他人观点

如果有条件,刚刚开始读书的人一定要参加读书会,因为参加读书会有很多好处。

首先,如果我们要参加读书会的讨论,一定要先读懂要讨论的书。我们想要在读书会上陈述自己的观点,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就需要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思考。所以参加读书会不仅能够督促我们读书,还能让我们尝试深入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职业不同,经历不同,理解一本书的角度就不一样。我们可以在读书会上听到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表达不同的观点。这能够让我们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一本书,获得不一样的感悟。

最后我们可以在读书会上结交志趣相投的书友,一起读书。一个人走的快,但一群人走的远。一个人读不擅长的书会非常辛苦,但我们想到有很多人在和我们一起读这本书,而且会在读书会上相互讨论,我们就更加能集中精力阅读。

听了这么多爱上阅读的方法,从现在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