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辛弃疾的另一个隐秘身份——间谍

或许,辛弃疾的名字中就隐藏着一个密码,这个密码暗含着祖父对他的殷殷期望。

辛弃疾头像

弃疾,抛弃疾病的意思,按说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古人的医疗水平低,小孩子的成活率也低,所以起一个贱名,好养活。曹操小名叫阿瞒,意思也是要瞒着老天爷别带走他。辛弃疾也是如此,因为在他幼年时期,父母就死掉了,只是祖孙两人相依为命。爷爷叫辛赞,山东济南人,当时在金国的沦陷区忍辱负重,虽然做着金国的官儿,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刻也没忘记国仇家恨。爷爷希望他长大成人,保住辛家香火。另外一点却是从来没有讲出口的深意,这个深意,也许只有祖孙两个知道。

辛赞曾经给辛弃疾讲过西汉大将霍去病的故事。在辛赞那饱含深情的语气里,小小的辛弃疾知道了面对匈奴大军,霍去病17岁就深入大漠,快速突袭,数次打败了匈奴大军,俘获歼灭敌人共10万人,获得“冠军侯”的封号,封狼居胥,更是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听了爷爷的讲述,辛弃疾热血沸腾,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上阵杀敌、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种子。辛弃疾明白了自己名字的含义——弃疾就是去病的同义词,爷爷就是期望自己像霍去病那样立功疆场!

辛弃疾雕塑


在爷爷的培养之下,辛弃疾博览群书、刻苦练剑,小小年纪就已是文武双全的人物了。即便是写词,也少了婉约派的脂粉之气,多是充满了阳刚与激情的味道。在他14岁上京考试前,辛弃疾的心智已经很是成熟了。别的孩子正在父母的关怀之下无忧无虑尽情玩乐,而辛弃疾却知道自身肩负的使命。祖父指点江山、豪情满怀,以收复故土为最大理想,他自然不敢偷懒不敢懈怠。祖父送他赶考,他知道除了取得功名,自己去京都实际上还有一项秘密使命,那就是侦查!

京城之地曾是宋国故土,大好河山被强敌占领、民不聊生。此刻上京,就要搞清楚敌人腹地情况,为之后的进军做好准备。别人在积极备考的时候,辛弃疾一路前行,一路观察、一路记录,把沿途的山川地理、经济人文情况做了详细描述。此刻,辛弃疾想的是以后在此地如何行军、如何布阵,哪处山林河流可以埋伏……

剑术高超的辛弃疾


辛弃疾这次考试落榜了,14岁的孩子尚未成年,有点失落的返回家乡。不过,爷爷看到他对沿途情况的记载情况后,激动地双手颤抖起来,老泪纵横。也许,在爷爷的心目中,辛弃疾已经有了霍去病的模样。

4年之后,刚成年的辛弃疾再次进京。这时,他坚毅而勇敢,跋山涉水,经真定、定州、保州,抵达涿州,刺探情报、描绘地形,沿途情况无一不进入了他的视野。

作为一个间谍,他没有上线,没有外援,只有祖孙两人的坚定信念。他们渴望有一天带兵上阵,能用上这些情报,为收复河山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辛弃疾的确参加了义军,上了战场,表现极为亮眼。也许,这就是爷爷给他的信心,这就是做侦查时收获的勇敢!

豪情满怀的辛弃疾


之后,辛弃疾还做了很多事,扬名海内,就连皇帝也对他刮目相看。那这些故事我们留待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