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一个武林高手是怎样变成文学愤青的?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济南府境内,一个和尚快马加鞭在赶路,脸上有几分慌乱又有几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忽听身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和尚回身一望,面色大惊!

只见,一个单身独剑的青年男子纵马而来,杀气腾腾。

片刻之间,青年男子便追将上来,猛地将和尚擒下马来,自己也纵身跃下。

和尚狼狈的在地上滚了几番,不由簌簌发抖,跪地求饶。

男子目光似刀,一语不发,手起剑落便结果了和尚性命,从其身上搜出义军大印,后提着人头和军印,调转马头,绝尘而去。

男子正是辛弃疾,字幼安,山东济南人,时年21岁。

辛弃疾:一个武林高手是怎样变成文学愤青的?

天啦撸!辛弃疾不是个爱国词人嘛,居然会武功,还杀人?

中国历史上,以武家出身,最终以文为业,成为一代大词人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一个武林高手是怎样变成文学愤青的?

辛弃疾

1

他从小饱读诗书,却并非文弱之人。

1140年5月28日,辛弃疾生于金国,是敌占区。

祖父辛赞嘱咐他,观察金国内部的政治情况,为将来王师北定中原做准备。于是他每日苦练武功、勤习兵法。

几年后,辛赞过世。辛弃疾怀揣祖父的遗志在燕京潜伏了几年,到22岁,终于等来时机。

辛弃疾:一个武林高手是怎样变成文学愤青的?

那一年,抗金起义军将领耿京在山东起兵,辛弃疾闻风迅速组织了一支2000人队伍投奔耿京。

和辛弃疾随行的还有一个和尚──义端,这个和尚就是一开始出场的那个炮灰。

谁知义端不怀好意,一天晚上竟趁辛弃疾不防备,偷走了他保管的起义军大印。

耿京一怒之下,要砍了辛弃疾,辛弃疾镇定以对,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之内追回帅印。

他推断义端和尚偷了军印必去投靠金人,便顺着金营方向昼夜狂追,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辛弃疾将义端的头带回营里,耿京大喜不但不办辛弃疾的罪,反而对他更加器重。

一次喝酒撸串时,辛弃疾向耿京建议,主动与宋高宗联系,利用这个机会光复中原。

“此主意甚好,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耿京端起酒杯说。

事不宜迟,辛弃疾和战友贾瑞立即收拾行李,火速赶往南宋都城临安。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

但是在回程的时候,义军队伍里出了大事。

叛徒张安国趁耿京睡觉的时候,将其乱刀砍死(张飞也是这么惨死的),一时义军内部人心涣散。

辛弃疾返程的半路得到消息,怒发冲冠。

辛弃疾:一个武林高手是怎样变成文学愤青的?

他当即带几名勇士突入叛徒营中,活捉了张安国,并连夜狂奔千里,将其押解到临安正法。

辛弃疾的英雄事迹在南宋朝野引起震动,不仅军民们敬佩非常,连宋高宗也连声赞叹。

辛弃疾:一个武林高手是怎样变成文学愤青的?

做出这番壮举时,他时年23岁。

此时,被鲜花和掌声重重包围的辛弃疾豪情万丈,意气风发:山东的父老乡亲们,很快我就会带着大宋的军队打回去,等着我!

后来他在《鹧鸪天》中写道:

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

2

但现实的复杂艰难,远超他的想象。

南宋当时是主和派当政,归宋的辛弃疾被授予文职,北伐的事却渐渐没了动静。

辛弃疾:一个武林高手是怎样变成文学愤青的?

辛弃疾热情洋溢的写了《美芹十论》《九议》等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上交朝廷,呼吁厉兵秣马,重拾山河。

然而,他不知道一句话,「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偏安临安的朝廷太平日子过惯了,胸中早已泄了气数。

那些慷慨激昂的奏章,在皇帝那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终于有一天,皇帝手一挥,辛弃疾被委派到地方上做行政官。

40年间,他被37次频繁调动。

先是在萧条破败的滁州做市长,结果证明人家不仅武功盖世,搞经济居然也是一把好手,放贷款,减赋税,仅仅半年之内就盘活了滁州的经济和民生,荒陋之气一洗而空。

后来又让他去江西剿匪,这是个换过几波人都没收拾好的烂摊子——辛弃疾出马,三个月妥妥搞定!

再后来到了经常出现武装暴动的湖南,辛弃疾上任后火速创立了一支精锐部队:飞虎军。成立后,不仅很好地维护了地方治安,还是长江边境上最有力的一支军事力量,连金兵听了都胆儿颤,称他们为「虎儿军」。

无论身处何方,都没有东西能阻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

然而,辛弃疾这些举动惹来了诸多诽谤,甚至有人说他拥军犯上。朝廷忌用他,对他时用时弃。

但风雨浇不灭心里的一团火,直至年过半百,辛弃疾收复北方故土的雄心仍在,他写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一个武林高手是怎样变成文学愤青的?

满腔家国情怀,不能化作利刃以安天下,不能化作良策以修政绩,也要全部倾注于诗词之中,警策世人。

3

岁月不饶人。此时,辛弃疾已从当年那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成了一个两鬓苍白的老人。

他生命中最好的岁月已经耗尽了,但未能磨灭他心中的锋芒。

64岁那年,蒙古崛起,将金人逼到南边,进一步威胁南宋。

朝廷这才想起了辛弃疾,起用他上任抗金,辛弃疾慷慨赴任,连忙命人打造了1万套军服,招募1万名士兵,全力训练一支精锐军队准备抗金。

然而,命运再次开了一次玩笑。上任还不足15个月的时候,他却突然被同僚弹劾撤职。

终究,他没能戎马疆场,荣归故里。

这一天,66岁的他登上镇江北固山,写下千古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可惜,辛弃疾这匹千里马,一辈子也没等到自己的伯乐。

诚如康熙皇帝所说:“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

辛弃疾:一个武林高手是怎样变成文学愤青的?

历史之中的辛弃疾就这样带着无尽的悲愤远去了,而文学中的辛弃疾却像一座不老的青山,永远豪迈,永远妩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