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如何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们应如何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毛泽东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流传甚广,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首诗前6句(即前三联,首联、颔联、颈联),明白如话,都很好理解。只有最后2句,即尾联不好理解。今天,我们就说一说。

“天若有情天亦老”,我们不禁要问,天若有情,为何天就老呢?这句诗,不是毛主席的原创,是从唐朝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那借用的。

在《金铜仙人辞汉歌》正文前,李贺写有序言,“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汉武帝一代雄主,但求长生不得,像秋风中的落叶归入黄土。如今,长安三十六宫早已荒废,连捧露盘的金铜仙人也要被迁往千里之外的洛阳。兴亡盛衰,连金铜仙人也不禁潸然泪下。“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咸阳古道,兰草衰枯,送别旧时客(指金铜仙人),面对如此的沧海桑田,上天如果有情,也会悲伤变老。

汉武帝茂陵,帝王将相也终将归于尘土

毛主席借用“天若有情天亦老”,指上天如若有情,也会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感到痛心而衰老,同时也暗含了历史大潮的兴衰剧变。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这里的道,不是道路,而是指社会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就是不断地发展变化,亦即推翻国民党统治,完成革命事业,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人间正道是沧桑”,现在没有人会提出疑问,因为今天的人们都相信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诚所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这种发展的历史观,只是近代才有的,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的历史观却不是这样的。

中国人的历史哲学,自古以来,至少从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开始,都认为历史是在退化的。就像人们留恋童年无忧无虑的美好一样,老子、孔子等等为代表的道家、儒家和其他学派(仅法家除外),虽然主张不同,但都认为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在过去,就是尧舜禹“天下为公”的时代,当时的东周,乃至以后的社会,要想美好和谐,必须回到过去。

因此,中国人言必称上古,言必称“三皇五帝”“尧舜禹汤”。谈到当下,就是非常的不堪,现在很多人也是如此,动不动就说什么世风日下。

尧舜禹古之圣贤的代表

因此,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因循守旧是思维的主流,除了开国之初有所建设之外,之后的皇子皇孙都自认为太祖太宗最牛,他们均不及老祖宗智慧。面对社会问题,想做出改变,想进行改革,阻力重重,反对者们总是打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旗号,进行反对。历代的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等等,基本上都失败了。

到了近代,西学东渐,我们中国人才开眼看世界,达尔文的进化论这才得到国人的普遍认同。落后就要挨打,不想落后,就必须做出改变,因为“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这个世界会变好吗?这是一个命题,这是一个涉及历史观的哲学命题。你的答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