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二月二″与筑城

五华(古长乐),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简称"二月二″)为传统乡俗"伯公生日″,家家杀鸡、踏粄庆节日。

经传说加考究其由来,与古长乐县城筑城动工有关。


查考长乐史料: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为动土兴工建长乐城先祭拜土地伯公纪念日;又载:明孝宗宏治九年(1496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为始设关隘之喜庆日子。当时受传统习俗敬拜土地伯公所至,索性称"二月二"伯公生日,一代代人而沿俗至今。当然也有人传说"开耕节"、"龙抬头″等等,各据有理,都要允许人家辩论。但兴宁筑城六月初六,邻县的伯公生日为"六月六"便可参巧。

"二月二"既然与筑长乐城有关,那么,哪里开始兴工动土呢?

据说当时最先动工的是现在的华城西门街城门(如图)下中央。何以见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平整沟渠(原护城河)时,挖出了一个生铸的"小铁塔″可证。


为什么在古城西门先动土呢?因为在东晋咸和六年,当时县治设长乐镇以西的雷公墩,现在的西门,便是最早县治的"东门"。五代乾亨元年(公元917年),南汉国废兴宁县置齐昌府,府治长乐镇,至宋天禧二年(1018年)徙兴宁还故。宋熙宁四年(1071年),置长乐县,县治设长乐镇。其中绍兴六年县治又迁九龙岗下,元至元廿九年才复治长乐镇(今华城)。

明洪武廿年的知县陈坚,始筑城墙,并守御千户所,然后改"东门″为变西门,城墙向东移筑,老县署又从雷公墩迁至五华山下(地名:猪兜下),即现在的华城中山公园体育场右侧。而明末时,县署再改迁为紫金山下的"金山书院"(长乐学宫右侧)。


因为本人于1987年主笔编写《华城方志》(初稿),手头掌握的历史资料,借此抛砖引玉,与前辈、后人共同探讨,毋忘历史沧桑,还其本来面目,起码可以领略一下千年古镇(城)的前世今生。

作者;卓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