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古人别具一格的轰趴形式,比现代趴体更嗨

简介:《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

《韩熙载夜宴图》第二段 观舞篇

亮点一:画面中的主角舞伎王屋山正跳着“六幺舞”, 唐代流行的舞蹈分健舞与软舞两大类,六幺舞是当时最流行的软舞。王国维《唐宋大曲考》引《陈氏乐书》,具体记载了六幺舞特征是“但以手袖为容,踏足为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杨柳枝词》中形容“六幺水调家家唱”,指出了当时流行的情景,然此舞蹈后来逐渐失传了。

《全唐诗》“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诗”,其一云:“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紵。”其二云:“慢态不能穷,繁枝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盼,修裾欲遡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形象地描绘了六幺舞的动人舞姿。

亮点二:画面中出现的一位僧人可以说和整个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据史料记载 , 在 “ 观舞” 中出现的僧人应该是韩熙载的朋友德明和尚。 画中的德明和尚低着头、背过身去,似乎因为出现在这种场合显得局促不安。其实不然,德明和尚作为韩熙载过从甚密的朋友 , 对韩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 也就是说他对欢宴的各种场面应该是有心理准备的。

《韩熙载夜宴图》第一段 独奏篇

亮点三:画面中的李姬正在演奏琵琶, 据传,“公元4世纪中,四弦、四柱、梨形音响,演奏姿 势琵琶横置,用拨子弹奏的曲项琵琶,由波斯经天竺随《天竺乐》传入我国北方。至迟在5世纪初已传入我国南方”。唐代的琵琶演奏,琴身为横抱,琴头略微朝下,而从五代十国时期的琵琶演奏图像中却发现,演奏者在抱琴时,琴头较以前略微抬高 ,用拨弹奏,琴颈上有相无品,图中李姬的弹奏形态正是应证了这一点。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轰趴画面可以说不输现代的形式,顾闳中用其独特的手法描绘出韩府的夜宴的情景,将《韩熙载夜宴图》巧妙的分为五部分,每部分间既独立又连贯。在唐与后世的技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此画在美术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代表了古代工笔重彩的最高水平。

(图片、文字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