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故事:三大用锏“二爷”:一智将,一福将,还有一个勉强勇将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乐闲聊话今古,本文聊聊评书小说里的一些特殊的套路。那么,所谓的套路都有哪些呢?比如,在小说中常见的主角都不是一个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分工,简单地总结,就是智勇福三将,智将就是负责兵法策略的主心骨,勇将自然是输出担当,而福将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搞笑的,而且福将们都普遍本事不高运气好,没有什么能难道他们的事儿,最典型的就是隋唐系列的程咬金了。另一个套路则是,主要角色必然都要结拜成同生共死的好兄弟,这样一来,大家在战场上更能同心戮力,而对于受众来说,主角结拜兄弟多,更能凸显出主角阵容的强大的人气,大家往往也更倾向于这些英雄群像。

而这些小说的第三个套路就是,十八般兵器都能出线,力量型的超一流猛将基本都用锤,综合实力出众的大将用刀的比较多,帅哥大多用枪,只有江湖大侠才用剑,而用镋的人都比较悲剧,他们往往是实力超群,但始终不是天下第一,最终只能被真正的第一高手击杀。但在众多兵器中,有一样是非常特殊的,那就是双锏,能用双锏的人,即使不是主要人物,也是次要人物中的重点人物。而结合这三点套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那就是小说著名经典人物中,有三位排行在二的“二爷”,他们都用熟铜双锏,而这三位用锏的“二爷”,还分别担任各自书中的智勇福三将,准确地说,智将和福将是公认的,勇将勉勉强强吧。那么,这三位都是谁呢?

第一位大家都能想到,就是隋唐系列小说中的男一号,使用熟铜双锏的秦琼秦叔宝,在小说中,秦琼的绰号兼之可以用“炫酷炸天”来形容,又多又长,听着就那么过瘾——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神拳太保,双锏大将,孝母赛专诸,交友似孟尝。其中第一条,就说明了秦琼是以双锏成名的,而如今常用的“撒手锏”这个词,也是源自秦琼的故事。但是,别看秦琼神勇,可是他在小说中,始终不是最厉害的那个,按照隋唐英雄的排名,秦琼只能算是超一流末尾,一流前排,比他厉害的人太多了,所以,为了凸显秦琼的主角地位,只能成为他效力的各方势力的兵马大元帅,正是因为如此,秦琼才是智将。

第二位福将对小说迷来说也不陌生,那便是说岳中的二号人物,岳飞的义弟,牛皋牛二爷,牛皋的好运气和有趣故事,在书中堪称是最搞笑的亮点,醉杀金将,气死兀术等等内容,都是牛皋福气的代言,这些故事,其实也都是小说评书中,福将的普遍经历,但是,与其他福将千篇一律不同的是,牛皋用双锏,而不是像胡大海、程咬金、程超辈等人一样,用八卦大斧,但牛皋有一点跟他们一样,不管用什么兵器,就会三绝招,用完拉倒,不灵就跑。

至于第三位勇将,可能就相对勉强些了,但他绝对是用双锏的“二爷”,而且大家对他也不陌生,此人就是薛家将系列的第一代老前辈,薛仁贵的结拜二弟,周青。熟悉薛家将的人,肯定对他不陌生,但问题是,他怎么能算勇将呢?这也没办法,因为薛家将中的智将和勇将都被薛仁贵一人独占了,福将还有在世的程咬金,所以这个智勇福平衡多少被打破了些,为了保持评书的套路结构,周青才被设定成用双锏的二号人物。尽管周青没有秦琼或牛皋出彩,但作为不同的角色担当,周青也有他特殊的勇气,因为年轻时跟随薛仁贵东征西讨,也立下战功无数,等到了《薛刚反唐》中,周青以出家人的身份,替大哥薛仁贵保存着震天弓和穿云箭,并且在机缘巧合之下,将他交给了孙子辈的薛刚,说明周青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即使他不能算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勇将担当,但也对得起“勇将”这个身份。

这就是老乐介绍的三大用锏“二爷”,秦琼是公认的智将,牛皋是公认的福将,周青的知名度虽然比不了上述两位,但也是《薛家将》系列不可或缺的人物。然而,说起评书小说,很多人都很喜欢,但也会有一部分人不以为然,也可能对老乐这些文字嗤之以鼻,称其不过是市井文学,难登大雅之堂,跟历史更没关系,看多了的话,容易对真实的历史产生误解,所以不值一提。其实这种说法大致有道理,但有些观点,老乐个人看来,也不是很准确。的确,评书小说以历史为基础,编出很多故事与历史大相径庭,如果过分相信评书小说,从而认为那是真正的历史,自然不合适,但问题是,又有多少心智成熟的人,就认为小说是历史呢?甚至说在市井田间,大家在茶余饭后闲聊其评书小说的内容,当成历史来聊的话,又能造成什么严重的危害吗?

反过来说,评书小说的积极意义更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大多数年轻人特别是孩子,如果让他最早接触的是正史原文,恐怕他们一读就头疼,早就敬而远之了,可如果是因为对历史演义小说产生了兴趣后,再根据这些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对真正的相关历史感兴趣,并且进入一种认真的学习研究状态,历史小说的启蒙意义就太大了。事实也是一样,很多文史大家,都是通过童年对历史演义小说的兴趣,推开了这项学科的大门。因此,在老乐看来,历史演义小说虽然不是正史,甚至有些内容过分胡编乱造,粗制滥造,但积极的一面还是更明显的,随着小说迷的心智逐渐成熟,有兴趣的成为历史学科的工作者,没兴趣的,丰富一下阅历有什么不好呢?所以,盲目认为评书小说是对历史的曲解误读,本身也是对历史演义小说的曲解和误读。像老乐这种,既无法成为历史学者,也依旧有兴趣的人,就只能找些相关的套路跟大家闲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