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善于化解危机的帝王,真正的赢家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微想历史频道,与各位读者分享历史故事,寻求人类智慧。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诗人——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爆发了唐朝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改变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他掌握了大唐王朝的实际权力和兵权。数日后,最关键的诏令送达到李世民手中,他被册封为唐朝太子,并且代替李渊处理国家政务。此后,李世民有了名正言顺的政治分权,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朝廷人事。然而,这时候的李世民面临着三个问题要解决。

危机一:如何处理叛党?

那些为李世民效力的秦王府将士在政变成功后,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几乎所有人都建议李世民杀掉所有依附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一个不留!

在这场局势混沌难辨的夺嫡斗争中,秦王府的人一直备受压制。现在大家心里一直窝着的火终于可以发泄出来了。一开始,李世民和大家想法是一样的。这时候尉迟敬德一席话点醒了他:“大王搞株连搞得这么广,难道是想与天下人为敌么?”

固然,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党员遍布朝野内外,但是贸然杀掉这些官僚附属,等于放出了一个信号:一场残酷的大清洗马上就要到来了,这些人又怎么会乖乖的等着被杀?试想一旦激起剧变,或许会引起另一场“玄武门之变”吧,更或许会颠覆刚稳定下来的天下吧。

李世民听从了尉迟敬德的谏言,以李渊的名义下诏,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尽数免除,既往不咎,这样局势就稳定下来了。其实他之所以这么做除了想稳定局势和收买人心外,还有就是在李世民看来,皇帝跟大臣应该是一种雇佣关系,为君者提供高官厚禄,为臣者提供他们的智慧、才干、忠臣。

危机二:如何安抚人心?

玄武门之变后,安抚人心的工作变成了重中之重。一方面是抚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使之不至于铤而走险;另一方面是安抚为自己出过力、立过功的秦王旧部,该升官的升官,该行赏的行赏。

李世民将自己的铁杆心腹屈突通派出去镇守洛阳,为下一步应对关东地区可能出现的不测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以李渊的名义重新改组太子府,初步奠定了他日后的行政班底。太子詹事这个职务交给了宇文化及,因为宇文化及善于察言观色和保守秘密,这样就确保了权力的平稳过渡;太子左、右庶子交给了长孙无忌和杜如晦,让他们二人协助处理太子衣食住行及侍从纳谏的事物;房玄龄和高士廉一道随在李世民身边以备不时之需,出谋划策等等。

对于京中和地方上的李建成一党,除了赦免了罪行,同时他多次派人去告诉这些人要放心归顺,以此得到这些人的信任。比如李世民让魏征之类的能臣担任一些闲职,这样秦王府原来的旧部也没有什么意见。可以说李世民的官场改革在不动声色之中开了一个好头。

危机三:如何整顿官吏?

李世民为了防止李家其他郡王的叛变,加封燕郡王李艺为“开府仪同三司”,以此表示愿意与其他兄弟手足共享太平,旧怨一笔勾销。为了防止洛阳地方豪强倒戈,获得他们的支持,即位之后,李世民对他们的许多不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在天下大定以后,他把整肃吏治、纠弹风纪的重任交给窦轨处理,短时间之内,洛阳城内的秩序便大为好转。

在李世民的运筹帷幄中,秦王一派和官府一派之间的剑拔弩张的情势逐渐转化为观望和等待。李世民走了一部好棋,赦免官府罪人,并择其才干优异者为自己所用,这样,这些人既有竞争,又能衷心地服务李唐王朝,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