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娘半老”背后的悲情—徐昭佩的与萧绎纠缠的一生

说起徐昭佩,我们很多人大概都不了解,但说起她的“半面妆”,“徐娘半老”,我们却又极为熟悉。我们大都知道这两个典故的用法,但我们也大都不知道这两个典故的背后的徐昭佩与萧绎的爱恨纠葛。

徐昭佩出身显贵,她的父亲,祖父都是南齐和梁朝的重要大臣,她理所应当的就享受了一个富家小姐所该拥有的一切。而所谓享受多大的富贵就要付出多大的自由,她的自由就献给了联姻。梁武帝废齐建梁之后,为了巩固江山,徐昭佩就被许配给当时还是皇子的萧绎。若是忽略萧绎缺少了一只眼,那萧绎的硬件还真不错,自幼聪慧,也是博览群书,还很有文采,照理来说,配上徐昭佩是绰绰有余的,可惜就是瞎了一只眼,样貌上就大打折扣了。若是这样还好,至少萧绎的一身才华也能让徐昭佩倾心。可惜就是这么巧合,徐昭佩出嫁的时候,上天一连降下多处不祥征兆,而这些征兆就成了后来那些马后炮所谓的“没有妇德”的征兆。而这些不祥征兆的现实影响则是,萧绎的心中种下了一根刺,让萧绎和徐昭佩的婚姻自打开始就蒙上了一层悲情的面纱。

虽然出嫁的时候不讨喜,但日子终究是要过下去的。最开始徐昭佩的日子还算不错,婚后没多久就生下一儿一女。本来史书上就写她“妃无容质”,而且摧残女人的岁月也并没有饶她些许,加上后宫里新加入的年轻生命越来越多,她在萧绎的心里越来越没位置了,除了看她的一双儿女,就越少来她宫中了。

她也尝试过改变。萧绎文采好,喜欢和文人谈诗论画,为了有共同话题,她一反过去的浓妆艳抹,搞起了小清新,化身诗情画意小才女,悄悄地出现在萧绎身边。这本对她就不是什么难事,出嫁之前,她也是一个才女,她在这些场合慢慢向他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回应她的却是时常皱起的眉头。

慢慢的,徐昭佩累了,她和现代的失意人一样,买醉解愁。每次酒宴过后,徐昭佩都喝的醉醉的,萧绎虽然在人前表示了自己的大度,但在心里,不喜的情绪在悄悄增长。直到徐昭佩再一次喝的醉醺醺的吐到萧绎的身上,萧绎就彻底不掩饰了,大幅减少了徐昭佩出席诗会的次数,去她宫里的次数也是一减再减。而徐昭佩对这个不给自己幸福的人也愈加怨恨,每次一听萧绎要来,就故意画“半面妆”来嘲讽他的“一只眼”,由此,两人的感情陷入恶性循环,两人之间矛盾越来越大。

而正是因为两人情感失和,萧绎在继承皇位之后,空着自己的皇后之位,只是将徐昭佩进位成皇妃。如此,绝望之下,她越来越大胆,先是残害后宫,摧残那些怀孕的妃子,再是疯狂的给萧绎戴绿帽子。

为了弥补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空虚,她就借着外出礼佛之机,和瑶光寺的智远道人搞到了一起,但是毕竟佛门清净之地,不可久待。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又盯上了萧绎身边的侍臣(因为侍臣可以随意出入禁宫),而其中有一个外表极其俊俏的,名叫暨季江,徐昭佩就盯上她了,就暗中派自己的心腹侍女去表达自己的心迹。而暨季江也是个大胆之徒,妄想通过徐昭佩升官发财,于是两人便勾搭在了一起。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件事不久便为大臣所知,有人问暨季江和徐昭佩偷情的感受如何,他得意的说:“柏直这个地方的狗老了仍旧能够狩猎,溧阳这个地方的马老了仍旧还是骏马,徐妃虽然老了却仍然很多情啊。”“徐娘虽老,犹尚多情”之典即出自暨季江之口,但是后来传来传去,就传成了“徐娘虽老,风韵犹存”。

尝到了甜头之后,徐昭佩就又盯上了一个诗人贺徽,据说贺徽的脸蛋漂亮,徐昭佩就把贺徽邀到普贤尼寺,本来贺徽是不敢的,但是徐昭佩美酒好言想逼,终于是成了“好事”,事后徐昭佩还在白角枕上写诗赠给了贺徽。

萧绎的容忍终于在一顶顶绿帽子汇聚成青青草原之后彻底消失,找了一个残害妃子的由头,就把她幽禁到冷宫里。为了彻底了结徐昭佩,萧绎还在幽禁她之后派出徐昭佩的儿子萧方去了一场必死的战争。

不久,萧方战死,没了儿子的后患,萧绎立刻逼迫徐昭佩跳井,并把她的尸体送回娘家,并让她以普通百姓的礼节将安葬在江陵的瓦官寺,还不让儿子们为她穿丧服。不仅如此,萧绎还亲自写了一首《荡妇秋思赋》描述徐昭佩的淫秽行为。

在徐昭佩刚开始“半面妆”的时候,宫女们看她如此胆大,都劝说她收敛一点。徐昭佩却对侍女说:“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被逐出宫,择人另嫁,这样更好。”或许,她的一生,不过是想追求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