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时习之:听了那么多书,为啥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对《论语》的认知始终停留在学生时代,也只是会背诵和翻译很少一部分,如今有幸加入了樊登读书会,听樊登老师将古论语和现代生活相结合,才发觉自己理解的是如此肤浅。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樊登老师加强版:一句论语治天下。

就拿最简单的一句“学而实习之”,国外两本书《刻意练习》和《终身成长》通篇都是围绕这个核心。

我将追随樊登老师的脚步,将《论语》和我们现实的生活相结合,进行逐句阐释,对《论语》是一种发扬,对读者是一种新的认知,对自己则是一种成长。

00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句译文:学习知识后在生活中经常实践,这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共事,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恼怒,这不就是我修为的境界吗?

这是论语通篇第一句,却是整篇论语的核心。

学而时习之 - 自修

为何我读了很多书,生活仿佛没有得到改善?

提出这个疑问的人大把人在。你内心的焦虑感和痛苦感,来自于想一步到位的走捷径。似乎学了一个东西,要立马变得不一样。

不要那么着急追求结果,从困难挫折本身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你只是在学,却没有习。日常的生活与工作都是我们实践知识的最佳场所,要把知识通过应用而内化,这才会成为自己的本领,从而改善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 - 共修

这句是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

比如:小时候家里来很多人,家里老人会感觉很烦,因为家里穷,这些人要吃很多饭。

再比如:和朋友一起创业,期间很多问题与朋友产生分歧,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解决两人的分歧,所以事情变得更加困难。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和他人合作,怎么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人不知而不愠 - 修为的结果

学而时习之”强调自修,刻意练习+终身成长;“有朋自远方来”强调共修,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人不知而不愠”就是修行的结果,达到平常心的境界。

人生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各种痛苦,没有谁的生活会是一帆风顺,当我们面对困难,面对他人的不理解等种种挫折时,孔子用简单几句话告诉我们应对的方法,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

这个“乐”,不是瘙痒之乐,孔子的这个“乐”,是不向外找,不用说服自己,不用和自己作战,他就认为这事难道不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