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草书节临《怀素自叙帖 》手卷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自叙帖》书于怀素中年。文中记叙了他的学书经历和创作经历,后半版大量篇幅是记载了“当代名公”,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赞颂的诗作。怀素早年学书于陵零,即湖南衡山一带,虽负有盛名,并据称得到李白的赞颂。但是,他的艺术得社会肯定,则是在他负笈长安期间,与当代著名书家、诗人的交往中,尤其是得到当时书坛巨擘颜尚卿的奖掖和肯定之后。怀素在长安不仅得到了上流社会重要的肯定,也得到了他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试观《自叙帖》全幅,后半版是全幅最精彩的部分。这最精彩部分,正是上述两种肯定,即社会肯定和自我肯定的最完美、最暴露无遗的表现。正是这两种肯定,造就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辉煌的艺术珍品和最崇高的艺术理想。


















尺寸:24×385cm 题识:怀素生于长沙,颇好笔翰,然未能远前人奇格,所见甚浅。乃携笈策杖锡,西游上国。思与当世名公综错其事,遗策断简,往往遇之。忽然心间顿释碍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辩,许在末行。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性灵豁畅。故吏部侍郎韦公陟引以游处。今礼部侍郎张公谓卞以具有成,夫草稿之作,始于汉代。张芝、崔瑗始以妙闻。开献兹降,虞陆相承,皆口诀手授,以至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超逸,超然不羁,而楷法精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尝接游居。中秋日放艇北郭烟水间,偶然欲书,为素师自叙帖。董其昌为巨卿世侄。 鉴藏印:碧霄深处,无上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