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三年级的小学生怎样管呀,我是当爷爷的想管,其他人都惯着他怎么办?

用户1974816203838


爷爷奶奶照看自己的孙子孙女,在农村地区非常的普遍,因为好多的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出去工作了。在管教孩子上辅导孩子学习上确实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本身隔代教育就有一定的难度,既然爸爸妈妈把孩子交给了老人,老人就应当承担起教育好孩子的责任。

我会经常见到一些老人,因为管教自己的孙子孙女,而变得非常的伤心,因为在具体的教育孩子的事情上,管教轻了,孩子学习不好不听话,孩子的爸爸妈妈会埋怨老人,假如管重了,孩子会把这些事情反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同样也会不理解老人。这样就会出现家庭不和睦的现象,真的让人很头疼。我认为三级孩子一定要管,而且还得好好的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去说服教育,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老人应当以身作则的去感染、引导、教育孩子,在重大问题上应当取得孩子爸爸妈妈的同意再去管教孩子,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孩子内心都是很纯洁的,我相信在老人的正确的教育之下,孩子一定会学有所成,成为一个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镜中观月


1、养成预习的习惯。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的重要性我们在不同的文章中都已讨论不止一次了,这里我们再结合例子来说一下。三年级奥数中的“盈亏问题”,如 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我想大多数孩子一时还不能够有个彻底的认识,而预习便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预习的加强无形中就提高了课堂上的听课质量。

  2、养成复习的习惯。

  如果说预习是重要的,那么复习比预习还要重要。教三年级奥数的张老师对她们班的学生在复习上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张老师说,如果时间不允许甚至可以不 去做预习的工作,但是,复习是一定要做的。复习如同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后回到家里在头脑中来回顾这些影象,这样的回顾是加深记忆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复习时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着手:老师在今天的课堂上都讲了哪些方面的知识点?哪些知识点是属于基础知识?哪些是新的知识点?老师在进行例题的讲解时是怎么做的?在课堂中有哪几个知识点我还没有吃透?等等。

  3、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不论是预习还是复习,把作业认真地完成才是自我检测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三年级的作业量不是很大,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按质按量地认真完成。

  要提出一点的是,认真审题是在做作业时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中的习惯大都是以课堂上所讲题目为基础的,并都是在这样的题目下展开的,但他们之间还 是有区别的,而找出区别便是审题的目的之一。只有善于找到习题中不同类型题目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另外,要善于使用不同的方法 解题,这是拓宽思路的很好途径之一。

  4、要有系统学习的习惯。

  系统学习也是拓宽思路、扩大眼界的很好途径。比如,奥数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如果单讲可能学生们都已很明白是怎么回事,并且在做题的过程中也能够较顺利 地完成。但是,一旦放在综合题中,就有可能使不少同学“不辩‘鸡兔’是雌雄”了。这便是一个知识的系统掌握问题。只有系统学习,才能在题海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5、要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也同样影响着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学习进步的至关要素。在这里,我们说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有好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学习,经常会对 孩子说这样类似的话语:如果这次考试考的好,或是考到多少分,或是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就会给你怎样的奖励。一两次孩子可能会从中尝到其中的甜头,但是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将这样的奖励当成一种学习的必须,一旦这种奖励有了某些变化,或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有“甜头”,那么给孩子学习上带来的影响也必将是巨大 的。所以,这点上家长自身应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

  


墨香无极


教育一定要统一性,所谓的统一就是父母家长的方向是一致性,不能出现爸爸骂,妈妈宠的现象,孩子出现问题了,需要做家长的开个家庭会,明确下管教目标。争取早日解决孩子没办法管教的问题,希望你可以,加油哦


小罗英文老师


有句警句:惯子如杀子!说的太准了!我凭这么多年的亲历学校生活。家庭管理非常重要,很多家庭都有话题的共同点,这完全说明一个时代的产物见证。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少了,所以都当宝了!可惜人们虽然文化层面感觉高了,可思想道德素质并没有跟上来!特别惯宠逆孩子这个问题上,太普遍了!这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李文彬531


可以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跟他们讲一讲,改变他们的思想,研究三年级孩子的心里活动来告诉他们,学着和三年级的孩子做朋友。


小毅211


我家里也是姐姐一年级,妹妹快上幼儿园。亲娘管每天也都没有安生日子。

我觉得教育主要责任还是要由父母去做,父母管都难得管理,会有很多难题,遑论隔2辈爷爷管。

现在的孩子都跟以前的不一样,都很聪敏。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所以还是需要些方式方法的。

建议还是由父母主导,爷爷辅助管理为好。


张家二货


从问题当中可以看出您作为爷爷的焦虑,人们常说“爱之深,责之切”。在其他家人都在娇惯宠爱孩子的情况下,您能保持客观发现问题,这是真正的责任感和对孙辈的关爱。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对您有些帮助。

第一,叛逆期的小孩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尊重。您可以观察一下,是不是孩子经常有如下表现:不管家长怎么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在孩子眼里都成了唠叨;特别爱顶嘴;赞美的话儿少,批判的词儿多;容易烦躁,爱发脾气等等。其实这是三年级小学生或者说7-9岁儿童的普遍现象,因为他们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叛逆期(孩子一生会面临三次叛逆期,分别是2-3岁,7-9岁和青春期)。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会逐渐表现出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在生活中会有一些不良表现和无理要求。在学习上会变得浮躁不踏实,成绩时好时坏。这也是老师们经常说的“三年级是道坎儿,四年级是道弯儿。”对于身处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家长无论是强行镇压还是大讲道理,效果大多都是不理想的,甚至会适得其反。我曾经读到一篇文章提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成人很少想过孩子为什么要叛逆。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是他(她)内心渴望成人世界的认同,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决定从而创造自己的生活。我们成人要做的不是阻止或压制这种探索和尝试,唯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独立,创造宽松积极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意识到这是他(她)自己的生活,鼓励孩子为自己的愿望付出努力。当我们做到真正理解和充分尊重,我们会发现,孩子逐渐变得自信、阳光、有担当。

第二,隔代教育的利与弊。不知道您的问题中的“其他人”是指哪些人,是孩子的奶奶、姥爷等祖辈人,还是也包括孩子的爸爸妈妈。中国普遍存在“隔代教育”情况,有利有弊。好处在于祖辈家长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的养育经验,以及更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祖辈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就需要您和其他祖辈家长充分沟通,保持抚养教育孩子意识上的统一。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给孩子创造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要和孩子爸妈共同协商,建立可行的家规。一般来说,年轻一代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祖辈们更看重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总之,祖辈家长要爱的适度,年轻父母多多陪伴。只要一家人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孩子的教育一定会通向成功,会拥有一个自信、幸福的五彩缤纷的人生。


可言先生


你好,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你们家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里没有统一的决策人”。

家里没有统一决策人

假如父母正在教育孩子,爷爷奶奶来就把孩子抱走了,说没事没事。爷爷奶奶这样干预父母的教育,就会导致孩子形成一种:只要爷爷奶奶干预,父母就管不了我,然后凡事就找爷爷奶奶。

最后导致一种情况就是,父母要管孩子,爷爷奶奶不让管孩子。

如果长期这种情况,孩子就会比较形成不好的习惯,并且会不尊重家长。

家里有统一决策人

爸爸妈妈作为统一决策人,会要求爷爷奶奶你们不要插手,你们只管负责支持与配合,退居二线。

这样的话孩子就会知道谁是家里的“老大”,谁说了算,遇到事情该找谁商量。

所以教育孩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一定要有统一决策人,这样爸爸妈妈负责决策,爷爷奶奶负责支持,那么就会给孩子形成一种有规矩的环境,慢慢地孩子也会变得有规矩了。

爷爷可以先跟孩子的爸爸妈妈进行沟通,确立教养孩子的基本方式和规则喔。

希望对你有帮助。


行走的流水账


立规矩!家有家规,校有校规!

穷人说:棍棒下面出孝子,不知道还有效吗!

社会进步了,家庭生活好了,孩子教育出问题了!

真的:自古英雄出少年,纨绔子弟少伟男!


高健高考


俗话说得好“惯子如毁子”,《三字经》里也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看见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教育至关重要。

近日,在国外疫情发生之后有一则新闻感动了笔者。这则新闻讲了这么一件事情,一名在意大利留学的女孩由于疫情的缘故没办法再待在国外了,所以她买了一张回国的机票。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被感染,所以在回国的一路上佩戴口罩,始终保持和别人一定距离,为了防止“感染”别人她28小时滴水未进,一粒事物也没有进餐。到了机场,她积极配合机场工作人员排了几小时队进行体温测量等手续的办理,在观测隔离点她也是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耐心等待检测结果。尽管此时她又渴又饿,但为了不“感染”别人,不给医护人员添乱,她依然饿着肚子。又经过几个多小时的耐心等待,她等来了检测结果,身体健康没有染病。


父母开车来接她了,回家时她开了一辆,父母共同驾驶了一辆,回家后,父母将她隔离了起来,除了送餐的母亲,她连续14天一直待在自己的卧室,没接触过任何人。

这新闻中的女孩为别人着想的品行让人感动,也让笔者起敬,她的父母更让笔者佩服。与其说是女孩懂事做得好,还不如说是家长素质高将孩子教育得好。


可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往往不是这样,能从小严格要求孩子,严格教育孩子的却不是很多。也许正是这样的缘故吧,一个小孩子往往会成为一家人的“小皇上”,爸爸娇惯,妈妈溺爱,爷爷、奶奶对孙子更是百依百顺,往往是孙子要什么爷爷奶奶就会给什么,除了天上的星星摘不下来之外,孙子要的其它东西都会交给孙子。


孩子上了三年级,年龄也不算小了,已经有了是非观念,也正是建立思想观念的紧要阶段。所以家长必须教育,爷爷想教育若家里其他人都惯着,也只能是收效甚微。笔者认为,教育孩子全家人要口径一致,意见统一,认识一样,齐心协力才会有效果,否则是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来的。你看,新闻中女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就是一致的,所以他们的女儿就很优秀。

由此说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人们要先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子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