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塞尚你了解多少,为什么他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画过油画的人对于塞尚一定不陌生。他的作品是美术史上的分水岭,被后人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圣维克多山》——塞尚(1839-1906)


1906年 | 73cm x 91cm | 布面油画 | 费城艺术博物馆


塞尚是位大器晚成的画家,在巴黎的岁月让他不堪回首。每年都落选沙龙展,评论家们对他极尽嘲讽,让公众长期迷惑不解。


1882年,塞尚回到家乡埃克斯,离群索居。创作了70多幅圣维克多山的画作,专业画山二十年终成一代宗师。

《圣维克多山》系列可以看出塞尚绘画风格的演化。这幅画里轮廓显得有点笨拙,但色彩非常自由。

塞尚放弃了繁琐的细节描绘,他用色块去表现物体的形状和厚度,色块之间形成一种简洁而严密的结构关系。

这种趋向抽象的手法抛弃了对自然的模仿和依赖,而是按照画家内在的审美逻辑对结构进行重新组合。这样画面就挣脱了题材的束缚获得了独立。

评论家称他是发现“形式”这块新大陆的哥伦布。塞尚是美术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在塞尚之前

绘画是模仿的艺术,画家致力于再现。而塞尚之后,艺术家开始表达主观感受,致力于表现。

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断言“艺术本质上是生活的模仿。”

但塞尚的艺术已不再是模仿和再现,而是一种创造,绘画从此也不再是自然的奴隶。

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晚年作品非常有趣味,他的笔触块垒粗犷,质地茸厚肉感,色彩沉暗殷实,如其人形象般方头方脑的画面形象,透射出塞尚独有的粗拙而又耐人品咂的味道。

让人感觉有种特有的笨拙感,其实这恰恰体现出了塞尚的真性情。塞尚的“笨拙”不是装出来的,他是发自内心地觉得没有达到自己想要做到的境界。想想他画山就花了20年。

不禁慨叹,在今天这种笨拙是一种多么稀有和高尚的精神。相比之下,眼下整个社会的节奏与速度,现在很多艺术家都太聪明了。

一部分人在创作上不断地追求翻新观念,附和风潮;一部分人根据流行风格和市场喜好变换题材、样式,投合收藏家需要;一部分人在创作上工于制作,钻研媒介跨界和视觉冲击;还有一部分人精于运作营销,忙于社会活动与频繁展事。与笨拙的塞尚相比,他们的精力充沛,瞻前顾后,武功全能。

但能够静下来自省者的人又有多少呢?塞尚愤世嫉俗、看不上他作品的人多如牛毛,而敢于否定自我,发自内心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惜因此陷入痛苦迷茫,这才奠定了他“现代绘画之父”的地位。

塞尚曾说过:“对画家而言一只苹果还是一张面孔,那只是一种凭借,为的是一场线条与色彩的演出,别无其他。”

塞尚之所以能够建立新的绘画概念,对二十世纪绘画的行程发生了六十多年的影响,是因为依靠了印象主义者的色彩、古典大师们精准的结构,更重要的是他那善于观察自然敏感的知觉。

所以说任何艺术的价值都是有原因的,创新而不摈弃传统。这才是我们艺术发展的路径。

还有哪些你喜欢的艺术大师,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