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图》系列之七:长

嗨,欢迎来到琦琦的树洞!这是我在今日头条坚持原创文章第6天(第6篇)。如果你喜欢我的原创文章,请记得为我点赞赋能,谢谢。

(同名“琦琦的树洞”,可移步订阅号、简书关注更多精彩内容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我会以我的视角来记录我思、我想、我感。

回顾:

生、长、收、藏是万事万物的一个过程,生是一种力量,长是一种必然,一种趋势。今天聊一聊“长”。


一、长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顺应自然,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能长存。

所以圣人谦卑退让反而能居圣人先,不计生死反而能保全生命。

这不就是他无私,反而成就了自己吗?

1、天地

天地呢,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长生,所以得到长生,达到天长地久。这是顺应自然的表现。

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不以人类的个人意志为转移。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告诫我们:既要努力,又不能强求一切随个人意志发展。而且必须低调做人,保持谦卑之心,知理崇德,知进退曲直。

否则就算是有志在必得的雄心壮志,最终也只能事倍功半,难达目的。

2、人

而圣人效法天地,遵从“道”。心存敬畏,心怀谦卑,收敛退让,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为人处事低调不张扬,甘居人后,反而能居人前;不强求显达,不计个人安危,反而能保全自己,持盈保泰,善始善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有伟大人物后其身,又外其身,心怀天下,拥有博爱之心,不为个人私利和生死。最后成全自己,成就伟大。

我们往往发现,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是低调的人,往往最后脱颖而出,最后反而成全自己。事物发展的逻辑并非悖论,实在体现一种辩论而深刻的哲学智慧。

我们更不能忽视探求内心,放弃努力。这种力量的生长之势,可以帮助更多需要的人。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二、发展

1、社会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国家、社会、个人看似一片大欣欣向荣的景象,不断往更高“文明”进展。与此同时也推动了国家更多的贪欲、助长人的傲慢之心:想要获取更多的疆土、资源、权利......蝴蝶效应,随之酿成自然灾害(海啸、地震等)、疾病、战争一系列天灾人祸的悲剧。

《圣经》里说,上帝作为造物主,生来没有赋予人两种权利:一是在水里生活的能力;另一个是掌控别人的权利。这句话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和值得思考。


今天看到彦彦老师分享的一篇文章里提到,叶圣陶先生有一个说法: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你细品:我们精心培育的大树,是春天里播撒的种子,有那种不用心就能栽培成功的大树吗?答案是没有。根据每个种子的喜好,园丁要给予适合他们的土壤、阳光、雨水、空气。

而流水线下来的工业制品必须是符合统一标准的,流水线作业,以采用统一量化的标准来检测所有产品。工业化以威猛横扫一切,可见一斑。

枝繁叶茂才能硕果累累,说到底,终究得根深蒂固。教育就像大树,一端得在树根,一端在树梢枝叶。树根的部分不显,而外界的部分一目了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能看出树长得好,根系发达,养料充足。我们在欣赏这美好的部分的时候,忽略了根脉的支持。教人和管理都是如此。

心用在根脉上,是教育成人;用在枝叶,则是教育技艺以御物,获得相对的生存竞争优势。

而未来的教育到底怎么才能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因材施教,更好的帮助这棵小树根深叶茂,值得思考且任重道远。

2、生物

万事万物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都有一个临界点。花草树木生机勃勃,竞相生长,在生长到一定的阶段,终止于某个临界点。


而人的思维也是非常神奇的存在,思维导图是人的思维外部路线体现图,我们可以将它的思考过程画出来。脑神经的分布和树的分布惊奇的相似:有主干,有分支,由粗到细。


人的记忆思维也有临界点,一般来说,人一次性处理信息的记忆单位是7个

也就是说,在给你一对杂乱无章的信息去处理的时候,一般能记忆5-6个单位,最好的7个左右。好比给你一组30个词语,一定时间去记忆,能完整背下来的人很少;如果想全部记忆,则需要方式方法,但知道方法并把它运用的非常好的人极少又少。

a、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帮助我们发散思维,跳出固定性思维框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因为周边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影响,思维较单一和固化。人的大脑就像一台机器,越用越灵光;反之,则会生锈。

比如,由一个中心主题“爱”,进行发散,你能联想到什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维发散的过程没有对与错,是与非。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天马行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举个例子。


思维发散遵循以上原则,分支不宜过多,7个以内即可。没有拘束,没有依附,思维发散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你会探求到很多未知的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

b、整合思维

除了发散,也要思维整合。尤其是给你一堆零乱、复杂信息的情况下,要学会分类,提取关键词。这是重中之重。

一篇文章,一本书等等都可以。


有发散就有整合,生长收藏,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三、成功的定义

在你的认知里,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昨天看到一段话,定义大众眼中的成功和真正意义的成功:前者是致命的,后者则会提升质量。

也就是说很多成功人士、天才人物发现在被大众发现和过度赞扬之后,事业和生活为此成了悲剧;而真正意义的成功,会使人富有生命和朝气,自己生命愉悦,也能为此给他人带来福报,他们的成就,是为了往其中注入更多的能量。

每天的花边新闻、娱乐报道、社会各阶层精英,很多负面消息曝光;而我们身边,看似生活好起来了,但听闻家庭教育和婚姻的诸多不幸,实在令人感到悲痛和惋惜。在物质横流的当下,能守好自己,守得内心一方净土的人,也实在少之又少。

财富、名利这些本身没有错,放对了地方,能造福于人;放错了地方,害人害己。而这些事物的影响,扭曲自我,强化了称之为小我而非大我的意识。

小我是生命的部分组成,而大我是天性中更为高级的存在,它恭顺,感激成功垂涎。成功到底是提升还是破坏我们的生命,并非取决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如何融入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血液,我们的意识。

讲到来自内心深处的意识和能量,昨天看到诺贝尔得主,英国著名医学家约翰·艾克里爵士说的一段话:

他说,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接收器一样,能够接受来自心灵的能量模式,就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意识。只不过收到虚荣心驱使,才会将思想当成是“我的”。但那些天才们,却将意识的巨大飞跃归因于所有意识的基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神性。


大道至简,这简单的智慧如果能为我所用,将他们发挥的淋漓尽致,人生真的既自由又精彩。

今天中午偷个懒,睡个午觉,醒来就是下午了,一天就这么悄咪咪过完了~

最近收到很多朋友和陌生人的鼓励,被爱包围着。能量高,幸福满满,皮肤好的不得了~明天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课程上啦~

你呢,今天过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