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佩服海瑞吗?

哈达博士


明朝海瑞严格执法、刚直不阿、一生清廉,但不值得佩服!笔者认为:海瑞的一生可敬,但不让人信服!理由如下:

一、可敬在于:

1、严格执法。看海瑞是怎么严格执法的!初入官场,海瑞就以雷霆万均之势取消了辖区内官吏们捞油水的"常例”,将包括自己在内的县丞、主簿、典吏、教谕、师爷、衙役、门子等大小官吏的全部额外收入全部取消;海瑞在南京当官时,有位御史在家里叫堂会,请了一群戏子演戏。结果被海瑞知道了,当众杖责御史,百官苦求也无济;海瑞任右佥都御史时,颁布了一份《督抚条约》,内容事无巨细,连公务用纸都作了规定,只能用低价草纸;有次海瑞巡抚应十府,消息一传开,好多富人大族连夜把红色大门涂黑,应天十府中的墨官更是吓得纷纷自动离职。

2、刚直不阿。海瑞执法,一身是胆,除了早已死了的洪武皇帝朱元璋,他不畏惧任何敢枉法者。海瑞是坚定支持民告富、民告官的。海瑞制定了一个审理纠缠不清疑案的标准:凡证据不充分,纠缠不清的案子,凡贫富相争,判富输;有次嘉靖皇帝收到一封责其"不理朝政、生活奢华、迷信巫术"等弊端,语言锋利,将其骂得狗血淋头的奏疏,气得面孔扭曲,声嘶力竭叫道“快抓往这个人,别让他跑了"。一个叫黄锦的宦官站出来说“万岁息怒,此人是个疯子叫海瑞,他知道必死无疑,所以在递奏折前,早已卖了口棺材,与家人告别了!"

3、严格守法。要求别人做到的,他绝对做到,只要洪武皇帝祖制要求的,即使万人做不到,他也要做到。上司来检查工作,其他官员送成百上千银子,他只送一封贺信;他坚持靠五两银子的月薪养家,拒收任何不法收入。一身官服穿了六年,四处补丁,连颜色都看不出来。海瑞五十三岁时,因家太贫,妻妾相继自杀。海瑞去世时,生前挚友、时任佥御史王用汲到家中探视,只见海瑞房间所用的帷帐都是葛藤皮做的,而且都已破烂不堪,整理遗物,仅一顶头巾、几件旧衣及八两俸银。这是一个国家副部级官员的生活啊!海瑞临死前只留下一句话,他还欠着户部的5钱柴火钱。

二、不信服在于:

1、执法却不懂法之义。海瑞所执的法,概括起来就是祖制,对所有法的最高理解就是按太祖皇帝的规矩办事。但他不知道大祖皇帝立法的本义是什么?朱元璋是从社会最底层上爬上来的,他不止一次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就是贪腐。所以大祖皇帝朱元璋对官员的要求是最严的,一是定下历代以来最低薪,低到不足以维持正常开支;二是对贪腐施以最严惩罚一杀,从肉体上消灭。但是令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杀了一批又一批,到洪武十九年,全国十三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的,大部分都被杀了。以至朱元璋也连声哀叹"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继踵,何为?",由此可见朱元璋的本义不是为了杀更多官,而是制止贪腐。"我处乱世,不得不用重典"朱元璋对到死都没有找到制止贪腐的哀叹,说明朱元璋是希望后继者找到更好地制止贪腐的办法,而不是继续他的屠杀。

2、维法却不懂维之方。要维护法律权威,就要维持法的合理性,要维持合的合理性,就要与时俱进,不时修缮更新法律。但海瑞始终坚持坚守的就是按太祖皇帝的规矩办事,其他皆下策。海瑞初入官场取消"常例",结果淳安府的县丞、主薄门都纷纷申请调离。那些胥吏、衙役、门子纷纷辞职走了,因为国家没有给他们派发正式工资,常例就是他们主要经济来源。海瑞靠五两银子的月薪,逼到自己下班后耕田种地、仆人上山砍柴,一件衣服穿六年的节俭,仍养不活一家人,叫官员们怎么生活?洪武年间,全国上下仅8千官员,到隆庆三年,已高达2万人员。你的制度让大小官员连养家的能力都没有,又怎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守法却不知守之重。海瑞始终以圣人之境要求自己,以此做标杆守住法律阵地。海瑞为了让百官节俭,放着八抬大轿坐,骑毛驴上班;海瑞为了证实靠工资能生活下去,下班后换上粗布衣,扛上铁锄头,到官署后院垦出一片空地,种点蔬菜和粗粮养活全家人。老母亲过寿时破例买了两斤肉,整个淳安县都沸腾了。海瑞女儿只有五岁,从男僮那儿接了一个饼吃,海瑞看见勃子然大怒女儿"男女授受不亲,你不是我女儿,你要是饿死,才配是我女儿!"。女儿啼苦不止,不肯进食,家人怎么劝也用上,最后终致饿死。

守法的重心在于法的实处,而不在于虚处。世人都做不好的标杆,守着并树在社会上,它的价值在哪里呢?





三五说事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海瑞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为人刚正不阿、惩贪抑霸,在位期间,平反了许多冤案,极力为百姓谋福,被誉为“海青天”,广受人景仰。明朝思想家李贽评价他:“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

海瑞之父海翰娶妻谢氏,海瑞出生后四年,其父见背。虽只剩海瑞与谢氏这一对孤儿寡母,生活极为不易,然谢氏却从未放弃对海瑞的教育,对海瑞要求十分严格。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立志长大后做一个不媚权贵、不谋私利的好官,因此他自号“刚峰”,以此勉励自己要刚强正直,不畏邪恶。

历经许多挫折之后,海瑞自嘉靖四十一年终于得以进入官场,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当时任淳安知县,他目睹“富豪享三四百一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的现状,极为震动。于是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如此,淳安农民得以减轻负担,不少逃亡民户又回到故乡。在任淳安县令时,海瑞亦常常明断疑难案件,深得民心。他生活极其简朴,浙江总督胡宗宪曾言:海瑞为母祝寿,仅购肉二斤。后胡宗宪之子故意刁难驿吏,海瑞听闻后,利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巧妙地解决了这件事。他先对他人说:“过去总督考察各部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太过于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后后立马没收胡公子的财务,并按相关的法律治理了他。再派人乘马报告了胡宗宪,胡宗宪因此没有为难海瑞。

明世宗朱公熜晚年不理朝政,深居西苑,设坛求福。海瑞目睹国力日渐衰微,百官却没有几个敢上书劝谏,不禁悲从中来。嘉靖四十五年,他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一个朋友后,竟然买了一口棺材,毅然抬棺上谏,呈上《治安疏》,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等行为,时人为之震动,海瑞之名传遍全国。明世宗读了《治安疏》后怒发冲冠,对左右侍从说:“把他抓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答到:“此人向来有愚名,听说他在上书之前,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们四处奔散没有留下,他是不会逃跑的。”明世宗无言,之后又叹道:“此人可与比干相比,可朕不是纣王。”

隆庆三年,海瑞左迁右佥都御史,外放应天巡抚。辖区属吏听说海瑞到任,许多贪官污吏自动请辞,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改为黑色。宦官在江南监督织造,见海瑞来了,急忙减少车马随从。他兴利除害,整修多条江河,兴修水利,推行“一条鞭法”,安抚穷苦百姓,深受爱戴。然海瑞巡抚吴地才半年,便遭奸人污蔑,被调职去任南京粮储。当地百姓听说海瑞离职而去,呼喊哭泣于道路,家家绘制他的画像祭祀他。

万历十五年,一代名臣病故于南京任上。他膝下无子,所以去世后,佥都御史王用汲负责主持他的丧事,王用汲见海瑞住处是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因此忍不住为之哭泣。海瑞死讯传出,南京百姓为之罢市,在他的灵柩运回家乡之时,两岸身穿白衣、祭奠哭泣的人百里不绝。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明史》赞曰: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海瑞是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他真正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





富士康一哥


海瑞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道德楷模,吉祥物式的人物,几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美,这一点值得肯定。

考察海大人的生平履历,他在做官期间,也是挺坎坷,究其原因,有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海大人将自己的道德自律做到了极端的地步。他做官期间,经常遭奸党陷害……

参考后世的曾国藩“外圆内方“的处世态度,我觉得做为我们现代人,要办成一件事,学会外圆内方很有必要,既要内心有坚守,又要外在灵活变通,这样不至于和环境格格不入,而团结不到身边人。

最后,我想起来了那句著名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博雅人文社科坊


我不佩服海瑞。

虽然他是一个时代的道德楷模,一个众人口中的“青天大老爷”,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称他为古怪的模范官员。这个古怪很让人难以捉摸的。很多事情,我是难以佩服的。

先说好的一面。

第一,海瑞清廉,自给自足,穿布衣,吃糙食粗米,与当时的腐败成风的官场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明断疑难案件,深得民心。(下面有关于这个的另一种解读)

第二,不畏权贵,就像他的号“刚峰”一样。初入官场,就把抗倭名将胡宗宪的儿子给收拾了。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因为在驿站没有得到好的招待,对驿吏拳打脚踢,命令下人把驿吏倒着吊起来,海瑞很生气,没想到会在自己的辖区发生这样的事情。眼睛一转圈,计上心头,直接把胡公子绑了,对外面宣称,胡宗宪每到一处都是轻车简从,拒绝铺张浪费,这个人冒充胡家的公子,这是在败坏胡宗宪的名声,并命人快马加鞭的告知了胡宗宪,胡宗宪当然知道自己儿子的秉性,此刻,只能忍气吞声。

第三,最值得称道的是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明世宗看到之后差点吐出一口老血,忙命令左右把这个人逮住,不要让他跑了,明世宗身边的一个宦官略知海瑞的名气,对皇帝说,这就是个迂腐的官员,这次冒死上疏,准备了棺材,诀别了妻子,遣散了家仆,是不会跑的。明世宗拿着奏疏,看过来看过去,不禁感叹:“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好的对立面。(我只能说是对立面)

第一,海瑞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海瑞逼死自己女儿的故事或许有些耳闻吧。一次,海瑞看到五岁的女儿吃饼,问是谁给的,小女孩如实回答是一个男仆给的。那个男仆只是看着女孩饿的厉害,就只是给了个饼。海瑞不这样认为,作为一个女子怎能随便接受男人的东西,只有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女孩的幼小心灵遭到无情的痛击,无论家人怎样劝解小女孩都哭啼不止,最后饿死了。这个事情在《明实录》中没有记载,只是在明朝有传闻。但按照海瑞的性格和自我礼法的要求,他是会这样做的。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海瑞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第二,海瑞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海瑞一生娶妻三人,妾两人。

第一个妻子许氏,生了两个女儿,被海瑞休了。

第二个妻子潘氏进门不到一个月,又被赶出家门,是家境太穷发了了牢骚。

第三个妻子王氏,生两个儿子,一个女儿,1568年,七月二十四日晚上去世,海瑞说是生病死的,但也有人说是自杀的,《万历十五年》说王夫人在极为可疑的情况下死去。第一个妾韩氏,在王夫人去世前十一天,上吊自杀。这也是王夫人死因可疑的地方。

第二个妾邱氏,海瑞在七十多岁时纳的妾,据说她为晚年的海瑞生了一个儿子。

记载是海瑞的孩子都早夭。

第三,海瑞并不是明察秋毫的断案。海瑞断案有自己的一条准则:“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这个不是一个站在法律的角度来明察秋毫的断案。在某些地方,某个时间段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忽略了法律与规则的效用,这是对法律的漠视,更是海瑞古怪的体现。

这些是我不能佩服的。

国家需要能臣清官,但是像海瑞这样的古怪官员还是不要那么的多的。

我是曹城少年,愿你顺心康健。


曹城少年


那个海瑞??


Ellie0795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自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回族。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举人。初任福建南平县学教谕,历任浙江淳安知县、嘉兴通判、户部主事等职。1569年6月前往苏州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身份任应天巡抚,疏通吴淞江,平江南水患,又劝逼权相徐阶退田,得到百姓称赞,但得罪了许多大官权贵,七个月后就被迫上书辞职。万历后再起,但只任闲职,最后郁郁而终。

海瑞的仕途坎坷,屡次受到排挤,曾因批评嘉靖皇帝被罢官入狱。他始终刚直不阿,执法公正,惩贪抑霸,整顿吏治,并平反了一些冤案,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明朝后期进步思想家李贽评价海瑞:“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


潮白晓月


谁是海瑞?哪一个海瑞?叫海瑞的太多了!


ASSam


佩服,他是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