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韆鞦和秋千

“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张,而常置酒一壶,而老于其间,是为六一”。六一居士,欧阳修也。近来恰逢春分时节,好友相约春游。想起居士的词一首,写出来与友友同品。

《阮郎归•南园春伴踏青时》欧阳修

南园春伴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此词的大概意思为,在南园中游春,和风暖暖,远处时有车马的喧闹,青青的梅子长在树上如豆粒大小,细嫩柳叶则如女孩眉毛般灵秀,春日里白天的时光渐长,蝴蝶在花丛中轻舞。花雾如珠晶莹,绿草葱油,一户人家放下帘门,门内的妇人轻解开衣裳躺床上休息,以缓和刚才荡秋千的疲劳,一双燕子栖立在画梁上。

春游又叫探春、寻春、踏青。花草返葱的季节,到近郊原野或园林观看春日之景。并进行一些游戏活动如荡秋千、放风筝等。《晋书》《旧唐书》中均有记载古人游春赏景的活动。宋代踏青之风盛行,春暖花开时节,结队出行的人们凭吊先人,感受春的气息,祈愿一年好运不断。

荡秋千也是古人在清明时节纪念先人的习俗。最早时这一运动的过程叫“荡千秋”。“韆鞦”二字为繁写,简写为“千秋”。”意思是揪着皮革绳迁移。春秋时代的北方山戎民族为了采取树冠上的果实和攀登高处山岩而创造的一种方法。那时只用一根皮革绳子双手抓紧而荡。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时,将千秋带入中原。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万寿”为祝词。为避忌遂将两字倒转成了“秋千”。这时的秋千也演化成用两根绳子加踏板(坐板)的样式。唐宋时期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人在空中荡,衣在风中飘,翩迁如飞。很是美感。数十年后宋朝(晚辈)女词人李清照也写了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则很有少女的青春气息和情豆初开的羞涩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