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死了这位明朝开国功臣后,中国历史上再无丞相一职

公元1368年,经过了十多年的打拼,朱元璋成为了元朝末世混战的最大受益者,他借用红巾军起义之名发展个人实力,后来脱离农民军,成为地主武装的代言人,经过一番恶战,最终消灭了各路死敌和割据政权,基本上统一了全国,并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成为明太祖。

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实行高度集中的集权专制制度,把一切能抓住的权力都抓在自己手里。虽然刚建国的前几年不断给功臣封公封侯的,但实际却暗藏着杀机。那些功臣在战争年代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在和平年代获得嘉奖也是应该的,朱元璋曾赐给那些功臣免死铁券,就是说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可以用这个免除死罪,可恰恰是这个铁券让很多功臣忘乎所以,他们不断地犯错,抢夺土地,随意杀人,偷税漏税,贪污腐化等,他们觉得即使有一次两次的错误也可以用这个免死铁券保住性命。但很快朱元璋担心他们会功高盖主,于是用各种借口和理由开始剥夺他们的各种权利,甚至是生存的权利。

不靠谱的免死丹书铁券

德庆侯廖永忠的免死铁券,第一个成为空头支票。他在跟随朱元璋的时候立有很多战功,特别是在鄱阳湖之战中殊死战斗,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淹死了小明王,扫除朱元璋称帝的最大障碍。1375年,朱元璋将其杀死,理由是他私自穿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穿皇帝的衣服属于逾制,等同于有纂国夺权的野心。故铁券对此不具有免死效力。

德庆侯廖永忠的免死铁券,第一个成为空头支票。1375年,朱元璋将其杀死

从秦朝始皇帝开始就设立了丞相一职,宋朝曾改称为宰相,但权力都是一样的。他们主要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朝此前的朝代都有设立,但到了明朝,遇见了权欲过于盛的朱元璋,丞相的命运算是走到头了。

在明朝建国伊始,明朝也是设立丞相的,当时丞相分左右两个,一般是左丞相大于右丞相,但都是丞相,李善长、徐达、汪广洋先后都做过丞相一职,到了1374年,胡惟庸登峰造极地坐上了左丞相的位置,这可是仅次于皇帝的国家二号人物。

胡惟庸像

由于位高权重,胡惟庸开始飘飘然,甚至忽略了丞相之上还有皇帝,特别是朱元璋这样的主子,很快胡惟庸骄横跋扈的一面暴露无遗,随意决定官员的生死升降,到后来还发展到开始处置高官。浙江青田人刘基是一个智囊,朱元璋曾经很看好他,想让他做丞相,但由于当时淮西集团的势力很强大,故他们联合起来打击非淮西集团成员的刘基,最后刘基没有做成丞相,但他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最不适合做丞相的话。然而,历史和刘基开了一个玩笑,后来胡惟庸恰恰就做了丞相,刘基知道自己的好日子不多,于是就夹着尾巴做人,果然最后死得不明不白,据说就是被胡惟庸害死的,后来刘基的朋友杨宪也受连累,被胡惟庸处死。

刘基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他就是人们常说的会神机妙算的刘伯温

胡惟庸当了几年宰相后,更加不知道自己是干啥的了,居然不向皇帝汇报政事了。要杀谁、提拔谁,不通过皇帝就直接执行,许多事干脆隐匿不报,朝廷内外官员呈报给皇帝的文件,他一定要自己先看,对自己有害的就扣留,不让皇帝知道一点消息,没有问题的才呈送上去,实际上侵夺了皇上的权力。这在当时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的。

胡惟庸当了几年宰相后开始飘飘然,居然不向皇帝汇报政事了

朱元璋因为长期得不到胡惟庸的汇报,以为一切政务都运行的很平稳,但从1379年开始,胡惟庸欺上的行为连续地被暴露,终于让朱元璋这只老虎发威了。

胡惟庸的儿子喜欢彪马,有一天他在彪马的时候撞了一辆马车,结果胡公子从马上摔下来死了。胡惟庸知道后,立刻杀死了这个马车夫,这个事情在封建社会也不算太大的事,但对于权欲很强的朱元璋就是个不得了的事情。朱元璋不让胡惟庸给马夫家赔偿财务,而是直接让胡惟庸偿命。胡惟庸意识到朱元璋要杀自己,于是他准备先下手,他勾结了很多高官,聚集了一些兵力,开始蓄谋造反,甚至有要刺杀朱元璋的计划,后来由于被自己人告密,阴谋没有得逞,最终胡惟庸被朝廷抓获,被朱元璋施以磔刑,死的很惨,后来还诛灭了他的三族。

朱元璋乘机猛烈打击胡党,就是和胡惟庸一伙或者亲近的人,沾边就杀,甚至被诬告的,不管是不是真的,也不核查,说你是那就是,立刻处斩,当时胡惟庸一案受牵连的人多达数万人。

从此,朱元璋觉得丞相之位严重威胁皇帝集权,不能再设立,故废除。从此以后,他直接让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胡惟庸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