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晚年为何如此凄惨?原因有三:开国功臣、称号最高还有庞德

建安二十三年,曹操西征汉中,镇守樊城的曹仁为配合曹操南下讨伐关羽,因为战事所需,曹魏境内繇役过重,导致宛、南阳的吏民不堪重负。宛将侯音、卫开心善,伙同山贼、吏民,意欲与关羽里应外合讨伐曹仁。可惜关羽前线负伤撤退,侯音等人只能据守宛城。因此曹仁、庞德迅速回军宛城,历时三个月,终于破城屠杀侯音,平定后方叛乱。

于禁晚年为何如此凄惨?原因有三:开国功臣、称号最高还有庞德

水淹七军

原本曹仁屠城是想杀鸡儆猴,以儆效尤,却没想到引来更大范围的反曹情绪。在关羽伤好之后,再次举兵北伐襄樊,由于吕蒙、陆逊等人的周旋,关羽对吴放下戒心,将荆州守备倾巢而出,人多势众,曹仁数千兵力不能敌,只好坚守城池。曹操担心襄樊丢失,派出于禁率领七军驰援曹仁。恰逢秋季汉水暴涨,关羽利用天时水淹曹操援军,斩杀庞德,逼降于禁。同时,曹魏境内的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一时之间,关羽之势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

投降后的于禁被关羽关押在了江陵。后孙权害怕关羽一方坐大,派出吕蒙、陆逊阴夺荆州,于禁因此被解救,去了江东。在曹丕称帝后,孙权为了连和曹魏,把于禁送回魏国。曹丕假借出使孙权之名,命于禁去之前先到高帝陵祭拜曹操,没想到于禁一到,却看到墓室内的墙壁上画着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最后忧愤而死。

于禁晚年为何如此凄惨?原因有三:开国功臣、称号最高还有庞德

于禁被擒

不得不说,曹丕实在坏得很。自东汉末年起,降将之多,何止于禁,却只有他最悲惨。作者在这边举几个例子:

于禁晚年为何如此凄惨?原因有三:开国功臣、称号最高还有庞德

关羽

关羽。建安五年,刘备斩杀车胄,占据徐州,引来曹操亲征。刘备不敌,弃城北投袁绍,关羽孤立无援,因此投降。这跟于禁情况其实差不多,都是入地无门插翅难逃。虽说有关羽降汉不降曹之说,但并没有实在的根据。后关羽在官渡之战中,刺死颜良,以报曹操不杀之恩,然后封金挂印,投奔刘备,反倒被流传成大义之举。

于禁晚年为何如此凄惨?原因有三:开国功臣、称号最高还有庞德

张郃

张郃。官渡之战后期,由于许攸的背叛,曹操率主力奇袭袁绍的粮仓乌巢。袁绍不思救援淳于琼,反倒派出张郃、高览攻打曹操主营,却碰上了死磕的曹洪。结果曹操顺利拿下乌巢,张郃、高览久攻不下又担心郭图僭言,遂引军投降了曹操。张郃一加入曹操阵营,就开启了走南闯北副将的生涯,立下赫赫战功,在曹叡执政期间,一度成为曹魏西方所倚重的大将,也是唯一让刘备害怕的名将。

于禁晚年为何如此凄惨?原因有三:开国功臣、称号最高还有庞德

张辽(火凤燎原)

张辽。原是丁原的部将,被派往司隶为官。后何进要诛杀宦官,便派张辽回到故地招募部曲。等他回来的时候,何进被杀,丁原也被杀,因此归附了董卓。接着董卓西迁长安,被吕布、王允等人诛杀,张辽又跟着吕布。最后吕布兵败下邳,命丧白门楼,张辽率众投降曹操。这么看来,曹操可是张辽的第四任主公,比起三姓家奴吕布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但由于曹操的重用,才有了张辽镇守合肥,威震逍遥津的美名。

于禁晚年为何如此凄惨?原因有三:开国功臣、称号最高还有庞德

黄权

黄权。巴西阆中豪族,先从刘璋,后归刘备。在刘备称帝起兵伐吴时,任镇北将军,督江北军防备曹魏军队。后来刘备兵败夷陵,归路断绝,黄权不得已率众北投曹魏。换言之,黄权可是一战未开,未伤及一兵一卒,就投了曹魏。不过因为黄权在面对曹丕质问时所展现出来的气质,让他得到了善待,最后官至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安享晚年。

降将之多,在这里就不多加延伸。从以上提到的几个人物来看,可以总结出一条较为浅显的说法:关羽、张郃、张辽、黄权投降的是曹魏,而于禁本是曹魏将领,在曹操创业初期就已经加入,算是开国元老。说白了,曹操、曹丕就是见不得自己的人投降。

于禁传: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但是按曹操的话来说,他跟于禁认识了三十年。要比年限,恐怕就只有刘关张三人才比得过。而且在当下,于禁在曹魏的官职是左将军,假节钺。在外姓武将之中,恐怕是他最高了,相当于曹魏的武将门脸。这一投降,等于就是丢了曹操的脸面。

于禁晚年为何如此凄惨?原因有三:开国功臣、称号最高还有庞德

特别是于禁‘最号毅重’。

宛城张绣趁夜作乱,夏侯惇部青州兵借机抢掠,被于禁就地诛杀。面对他人的诬陷,曹操问他,为何不先来汇报。于禁的答复是:后追兵悄然而至,不先防备吗?明公聪明,僭言投诉何必解释。

拿下汉中后,曹操想夺朱灵的兵权,于禁仅凭十几骑兵,就直接上门夺取朱灵兵权,朱灵跟他的部众没有人敢吱声。

所以于禁的投降,是曹操想不到。他以为就于禁三十年的为人处世,行事作风,哪怕是面对殉节,也不会有二话。没想到,于禁还是投降了,没想到,同行的愣头青庞德英勇就义,一下子把道德底线拔高至天际。致使曹操哀叹久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