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罗生门》里面的世界似乎不止一个真相

这个世界的荒诞造就了每个不同的我们。无奈的言语,煽动的神情,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面具。聪明的人从来都不会说直白的言语,语言的利器变成了伪装的工具。如今不堪一击的谎言在罗生门里的世界似乎又会重新繁衍。

黑白电影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变得似乎没有了光彩,但唯独黑泽明指导的电影———《罗生门》还在大放异彩。这是一部经久不衰的日本萌芽电影,他开启了日本电影的崛起之旅。黑泽明电影的成功,在于他的叙事,和镜头语言,通过抓住细腻的人物性格,和诡辩的人性,以黑白电影形式烘托出了他个人的电影魅力。1950年代,日本电影还在以个人电影形式进行发展,黑泽明的出现,让西方人看到了日本电影的光芒。1951年,黑泽明指导的——《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斩获金狮奖,日本逐渐进入了电影界的黄金时期。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罗生门》这部电影,他主要讲述的是日本东京破败的正南门,正下着雨,有三个人在避雨闲聊,他们讲述着:一个武士在荒山被杀,并讨论着这起事件被杀的形成经过。在这部电影中,分别利用了三个人物来进行说辞,分别是凶手,妻子,借武士亡灵来做证的女巫,他们各执一词,站在自我的角度,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进行华丽的道德推脱,利用人性的怜悯心理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他们每个人都运用自己擅长的语言技巧来自我构建一个虚拟的他人犯罪现场。

身在迷雾中的我们永远看不清这摊污水的真相,因此我们也没有权利去审判这场无休止的道德漩涡,故事最后雨过天晴,一切似乎又拨云见日,砍柴人发现一旁哭泣的婴儿,他抱起这个孩子朝着远方走去,这可笑的一切落下了帷幕。

这部电影结局非常的开放,他没有向我们阐述谁才是述说这场事件真实过程的人,他只是客观的展示了一个自由的罗生门世界,让我们置身其中参与这个故事的讨论,好在结局拥有一个点睛之笔,砍柴人将弃婴带回家,让我们又真切的感受到了真实的人性世界。

罗生门是一个现实的世界,人人都有自己的罗生门,没有谁可以逃离罗生门的怪圈。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的意志不会被干扰,当我们看不清世界真相的时候就是我们进入罗生门的时候。

在这个媒体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每个平台,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言语,我们话语的流传会给这个社会带来太多参考的标准,而可以肯定的是标准没有唯一答案,但是一旦有罪恶,我们就是罪恶的源泉。这似真似假的一切,也告诫着我们,不要盲目的相信言论的真实性,坚定自我判断善恶的能力。

这部电影的经典就是在于,他勇于揭露出真实的人性特质,营造客观的利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