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篇:59 式(WZ120)主戰坦克(原來是引進前蘇聯 T-54A)

59 式(WZ120)主戰坦克系列 中國於五十年代引進前蘇聯 T-54A 坦克生產技術研製生產了 59 式中型坦克。

1956 年中國獲得了原 蘇聯 T-54A 坦克的技術資料和樣品。與此同時,在蘇聯工程師的幫助下中國第一個坦克製造廠 (617 廠)也在包頭建設完成。1958 年, 第一輛用蘇聯零件組裝的中國造 T-54A 開下了流水線。

1959 年,617 廠已 經開始完全獨立製造的 T-54。1959 年底被正式命名為 59 式坦克。從 1963 年三月開始 59 式坦克及其改 進型開始生產並一直持續到 80 年代初, 總共有超過 10000 坦克被製造並交付到解放軍和國外用戶手中。

至少 6000 輛 59 式坦克包括改型今天仍然在解放軍中服役。經過 30 多年改造和完善,衍生出其改進型系 列,在其用途的擴展中又研製出幾種變型車,形成了以 59 式坦克為基型車的一個車族。59 式坦克在誕 生的年月,其水平與當時服役的如美國 M48、日本 61 式等坦克比較,在火力、機動、防護三大性能方面 還是比較先進的。

從防護和機動性方面分析,也優於英國的遜邱倫坦克。 59 式坦克戰鬥全重 36 噸,乘員 4 人,採用前蘇聯式傳統的圓炮塔式結構和總體佈置方式。整車總 體結構分三大部分,即駕駛艙、戰鬥艙和動力傳動艙。駕駛艙位於整車的左前側,戰鬥艙位於駕駛員座 椅後方的坦克中部位置,動力傳動艙位於坦克的後部,發動機橫置,用隔板與戰鬥艙隔開。

該車裝甲防護以結構防護為主,車體用軋製裝甲鋼焊接而成,具有一定的傾角,車體前傾斜裝甲板 厚約 100 毫米。裝甲炮塔為不等厚截面的鑄造件和軋製鋼板焊接而成,其前部裝甲厚約 220 毫米,外廓 呈流線形,具有良好的防彈能力。火炮為一門 100mm 線膛坦克炮,在身管前端裝有抽氣裝置,可發射穿 甲彈、破甲彈和榴彈,彈藥基數為 34 發。

輔助武器有一挺 12.7mm 高平兩用機槍(槍彈 500 發)、一挺 7.62mm 並列機槍(槍彈 3000 發)和一挺由駕駛員操縱的 7.62mm 航向機槍。 火炮的直射距離為 1070 米,大射程為 16 千米,高低射界為-5°~+18°,戰鬥射速為 7 發/分, 裝有液壓式單向(高低向)穩定器,藉助瞄準鏡分劃測距,炮長通過瞄準鏡和火炮控制系統的操縱檯完 成對目標的瞄準和射擊。乘員靠晝間光學儀器向外觀察,駕駛員可用紅外夜視儀進行夜間駕駛。

該坦克採用 12150L 柴油機作動力裝置,為V型 69 度夾角,12 缸,強制水冷壓力循環潤滑、四衝程 直滑、四衝程直噴式柴油機。額定功率 520 馬力,額定轉速每分鐘 2000 轉。有空氣起動和電起動兩種起 動方式,並備有冬季起動的加溫系統。傳動裝置和操縱裝置為機械式,採用直齒輪式傳動箱、摩擦式離合器和固定軸式變速箱,變速箱兩側各有一個二級行星式轉向機、帶式制動器和單對直齒輪式側減速器。行動部分採用扭杆式獨立懸掛裝置,每側各有5個雙輪緣大直徑負重輪,1個誘導輪和1個主動輪,在 第一、五負重輪處裝有葉片式液力減振器等。

履帶為單銷式金屬履帶。 該坦克的通信設備為A-220 型或A-220A型調頻電臺,頻率範圍A-220 型為 20~22.375 兆周,A -220A 型為 20~27.175 兆周,大通信距離 16 公里。

該車配有滅火裝置,由半自動滅火系統和手提式滅火瓶組成。 在坦克的尾部還有產生煙幕偽裝用的兩個煙幕筒,一般只在臨戰狀態才安裝使用。 59 式坦克經過 30 多年改造和完善,衍生出其改進型系列,在其用途的擴展中又研製出幾種變型車,

59 式(雙穩)中型坦克、

59-1 式中型坦克(WZl20A)、

59-2 式中型坦克(BWl20B)、

59-2 式指揮坦克 (BWl20B)、

59 式掃雷坦克、

59 改中型坦克(B59G)、

59-2A 式中型坦克、

59 式改進型中型坦克(BWl20K)、

59 式改進型中型坦克(BKl940)、

ZTZ59D1 式中型坦克(WZ120C)。

另外,在 59 式中型坦克底盤基礎上, 還發展了幾種變型車,如 64 式重型履帶牽引車(WZ411)、64 式中型坦克牽引車(WZ652)和 73 式中型坦克 搶救牽引車(WZ651)等。形成了以 59 式坦克為基型車的一個車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