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的流民大迁徙

一、汉族流民迁徙

西北各族人民进入中原之后,因为受到晋朝地方官吏和汉族地主的剥削与压迫,不断起来反抗。如泰始年间,鲜卑秃发树机能在凉州举兵,经历了十年之久(泰始五年269到咸宁五年279)。公元294年匈奴的郝散在上谷党远起义,公元296年,氐人齐万年在关中起兵,郝散的弟弟郝度元联合冯翊、北地羌胡举兵响应,秦、雍二州的氐羌也纷纷响应参加。但不久都失败了。

秦、雍二州是重灾区,因为水利设施常年失修,导致连年大旱,粮食歉收。在元康四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饥荒。元康七年以后,"秦、雍二州大旱疾疫",这样饥荒更加严重,斗米值千金。百姓因为饥荒,而大量"更相鬻卖"。

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之下,秦、雍两州的百姓不得不去其他的州郡谋求生路,到梁、益、荆、豫等州。还有并州的百姓因为灾荒和匈奴的威胁,向冀、豫等州流动,这样冀州的民众开始向兖州移动。秦、雍的流民来到梁、益之后,益州的百姓向荆、湘地区流徙,或者向南进入宁州。而宁州也连年饥荒,很多人不得不移动到交州一带。

这样大规模迁徙的民众,秦、雍等地三分之一的民众迁出,约有四五万户,并州三分之二的民众迁出,约有四万户,梁、益等地十分之九的百姓迁出,约二十万户,冀州百姓迁出了一万户,占当地的三十分之一。这样民众迁徙的总数有记载的大约是三十万户,当时西晋全部登记户口数为三百七十七万户,占据了十二分之一。这样国内大规模的流民迁徙,是阶级矛盾更加的尖锐,从而引发了流民大起义。

二、秦、雍六郡流民起义与成汉建立

当时的关中地区,有很多的外来民族,与关中地区的汉族数量相当。因为起义不断,又有灾荒,秦、雍等地的粮价很贵,略阳、天水等六郡十余万民众,向梁、益去讨生活。在六郡流民迁徙过程中,当时六郡大族李氏、任氏、阎氏、赵氏、何氏、杨氏、上官氏、费氏,便成为了流民的领袖。李氏就是李特、李痒兄弟,在迁徙过程中兄弟二人关心流民,深得民心,与流民百姓打下深厚群众基础。当六郡的流民进入巴蜀地区,导致益州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益州刺史赵廞见西晋战乱不断,就有了割据巴蜀的想法。想利用这六郡十余万流民,和西晋抗衡,于是便拉拢李特兄弟招募流民中的精壮组成军队。当西晋政府要替换赵廞时,他便将新来的刺史斩杀,自称为大将军、益州牧。事成之后,赵廞猜忌李特兄弟,在惠帝永宁元年,借故杀死了李痒及其家属十余人。李痒的兄长李特、弟弟李流在外举兵,依靠六郡流民攻入成都,赵廞败亡,为部下所杀。

赵廞死后,晋朝任命罗尚为益州刺史,率一万余人入蜀。限期要求流民返回家乡,当时六郡的百姓正给当地人做工,而还未到秋收的季节,而拿不到报酬,没有盘缠返回。这样听闻州郡强迫返乡,都很愤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当时广汉的太守辛冉贪婪残暴,限期要求流民返回,还准备诛杀流民的领袖,取得他们的财物,并且在道路关卡,索要流民财物。在这样的情况下,流民奋起反抗。因为李特屡次为流民请愿,而被民众拥戴,推为领袖。公元301年,李特在绵竹结营,收纳流民。李特与弟弟李流,各统一营,并且派遣阎式去请求刺史罗尚,宽限返回的期限,但罗尚此时正在集结军队,要进攻流民营地,便假装答应。阎式知道后便说:"弱而不可轻者,百姓也。今促之不以理,众怒难犯,恐为祸不浅",说完便离去了。不久,罗尚派出三万大军进攻李特,李特率军反击,罗尚大败,这样就推举李特为主,李特称行镇北大将军,后改为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向广汉进发。

李特领导的流民武装与西晋地方政府斗争时,益州的地主阶级是站在官府的一面,但这些当地的地主阶级军事力量有比较薄弱,无法阻挡进入的流民,所以这些益州的本地的坞垒地主们与李特流民军虚与委蛇,最后和罗尚密谋一起发兵袭击特,特大败被杀。当时的流民集团听闻李特被杀后,由特弟李流继续领导。不久,流又病死,特的儿子李雄继续领导流民。经过艰苦的斗争后,在公元303年十二月,李雄终于将益州刺史罗尚击败,占领了成都。在公元304年,雄自称成都王,两年后称帝,国号大成。

秦、雍六郡的流民起义,是当时西晋末年流民起义中规模最大的。李特兄弟虽然是賨人,但实际上巴族人在秦汉时期已经融入到了汉族当中,而且巴族人完全使用汉语,賨人与汉人并无隔阂。这次流民发动的起义,是因为西晋的地方官吏残暴贪婪,过于压榨百姓,为百姓所痛恨。到李雄称帝,建立政权,就变成了封建政权性质了,与地主阶级相联合。但是成汉

的建立,是因为六郡流民反对西晋的统治而建立的,为了获得流民的继续支持,那么就必须要重视百姓的利益。因此在税收方面,要比西晋的赋税轻。规定:男丁一年交谷三斛,女子一年交谷一斛五斗,如果是患病或残疾则缴纳一半,每户缴纳户调绢数丈,绵数量。成汉境内出现了政府徭役减少,百姓富足殷实,以至路不拾遗,官府不滥用刑罚,监狱里很少有囚犯。

公元334年,李雄病死,兄子班自立,李雄的儿子李期将其杀掉自立。公元338年,李骧(李特弟弟)子李寿又把他杀死自立,将国号改为汉。李寿继位后,大兴土木,务为奢侈。李寿死,儿子李势继位,昏淫无道,上下离心。公元347年,东晋的荆州镇将桓温出兵攻打李势,李势败亡降,成汉灭亡。自李雄称成都王到李势降晋,享国四十四年。

三、其它各地流民活动

当时西晋除了有秦、雍之地发生流民起义,在荆州征发"武勇"去镇压,秦、雍六郡的流民在益州的起义,而这些"武勇"不愿意去很远的地方,遭到地方官吏强行驱赶,最后在公元303年,由当时平氏县(河南桐柏西北平氏镇)的小吏张昌聚集流民和不愿征发的壮丁,在陆安县聚集,起兵攻下江夏,拥立山都县吏丘沈为天子,而张昌为相国。起义军发展迅速,不久,南破武昌,攻下长沙、湘东,东攻弋阳,北破宛。但第二年遭到西晋政府大军镇压起义失败。秦、雍六郡的流民向梁、益两州迁移,关中的部分流民也向沔江流域的宛县移动,当政府要求这些流民返回时,关中过于残破,流民不愿返回。当地的官吏强行,用军队押送返回,导致流民起义。公元310年,京兆王如等人率流民起义,但起义军自相残杀,争夺地盘,不久便都被消灭了,王如在公元312年投降王敦,后被杀。

这些流民起义虽然不如李特领导的巴蜀地区流民起义规模大,但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当北方胡族颠覆了西晋政权后,南渡的北方人民,全力支援东晋王朝在江东站稳脚跟。而且东晋政府也见识到了流民起义的威力,而不得不减轻赋税,安置北方流亡南下的民众,从而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晋书》

《资治通鉴》

《华阳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