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坛大咖云集,我们的诗】安琪、唐月、杨碧薇等


梅依然:四川遂宁人,现居重庆。中国作协会员。重庆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诗集《女人的声音》《蜜蜂的秘密生活》等。曾获《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现代青年》年度最佳青年诗人等奖,入选重庆市首批“巴渝新秀”青年文艺人才。


华不注山的黄昏

华不注山的黄昏

是我所爱的一种黄昏

光线带着远方淡淡的黯淡和忧伤

让附近的事物蒙上一层轻烟

若远若近 捉摸不定

像我日常和人们之间的距离

黄河远上

仿佛一条突然生出的路径

那样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

变幻的云朵

装饰着孩子们好奇的瞳孔

暮色无垠

此刻,世界很小

微风过处

有我的裙裾轻轻带起的光粼

以及植物们细微的呼吸


杨碧薇,云南昭通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端午》诗刊副主编。著有诗集《诗摇滚》《坐在对面的爱情》,散文集《华服》。在《南方周末》《汉诗》等开设批评专栏,重点研究新诗、新诗与当代艺术(摇滚、民谣、电影、摄影等)的联系和互动。


英雄美人

十九世纪,美人从家庭走向工厂。

二十世纪,泳装革命解放身体。

二十一世纪,OL喝花草茶,敷SK-II前男友面膜。

二十二世纪,冷冻卵子立法委员会与人马座达成协议;

建立基因合作库。

二十三世纪,地球上已没有男性。

美人们用新型语言DIY人工智能男朋友。

其中有位美人结合古代的数据,

“类别:AI可触型情人;编号XXX;

姓名:英雄;性别:男(“男”字为古汉语);

属性:曾为珍稀物种,已于二十一世纪绝迹。

附注:此次绝迹,标志着两性世的终结和

银河世的开启。”


安琪,女,本名黄江嫔,1969年2月出生,福建漳州人。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第四届(1995年)柔刚诗歌奖得主。诗作入选《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中国新诗百年大典》《亚洲当代诗人11家》(韩国)及各种年度选本等百余种。主编有《中间代诗全集》(与远村、黄礼孩合作,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有诗集《奔跑的栅栏》《你无法模仿我的生活》《极地之境》等多种。在《星星》《特区文学》《经济观察报》《滇池》等报刊开设过诗歌理论、诗人访谈专栏。两次参与编撰《大学语文》教材。现居北京。


父母国

看一个人回故乡,喜气洋洋,他说他的故乡在鲁国

看一个人回故乡,志得意满,他说他的故乡在秦国

看这群人,携带二月京都的春意,奔走在回故乡的路上

他们说他们的故乡在蜀国、魏国和吴国

无限广阔的山河,朝代演变,多少兴亡多少国,你问我

我的国?我说,我的故乡不在春秋也不在大唐,它只有

一个称谓叫父母国。我的父亲当过兵,做过工,也经过商

我的父亲为我写过作文,出过诗集,为我鼓过劲伤过心

他说,你闯吧,父亲我曾经也梦想过闯荡江湖最终却厮守

一地。我的母亲年轻貌美生不逢时,以最优异的成绩遇到

“伟大”的革文化命的年代,不得不匆匆结婚,匆匆

生下我。她说,一生就是这样,无所谓梦想光荣

无所谓欢乐悲喜,现世安稳就是幸福。我的父母

如今在他们的国度里挂念我,像一切战乱中失散的亲人

我朝着南方的方向,一笔一划写下:父母国。


小西,山东青岛人。热爱诗歌,敬畏自然。


多年以后,朋友们

我们也许会并排坐着

喝喝酒,回忆过去

也可能面对面坐着

彼此沉默,但很平静。

因为灯光变幻,桌子上的花纹流动

一棵树重新站起来

我们看到了它挺拔的过去

以及在山里所经历的秘密

衰老让大家拿不动一把斧头

也断了冒险的念头

可我们仍愿意放下酒杯,想象那

充满激情的一刻——

新鲜的木屑啊,在危险的斧头周围飞溅


稻菽,生于1985年12月。现居厦门。


我和你的关系

许多许多年了

我们一年只联系两次

两次同样的话语

生日快乐

谢谢


瓦楞草,原名于洪琴,生于70年代,吉林柳河县人,现居宁夏银川市,从事诗歌及评论写作,著有诗集《词语的碎片》。


其实我一生下来是有翅膀的

那个小小的翅膀一面世

就被父母砍掉

再生出又被砍掉,直到不再复出

他们当我是树

不允许分叉

他们希望我高大挺拔成为值钱的木头

但我最终没能成材

还偷偷学会了飞

我在梦里飞

这件事他们到老的时候都不知道


唐月,女。诗作见《诗刊》《诗选刊》《山花》《安徽文学》《诗江南》等各类文学期刊及多种诗歌选本。


夜宿军马场

与一壶酒醉拥而眠

作诗如做爱,好字如好色

时值七夕,人在他乡

这样的夜遭遇一次,死去一次

此刻,军马场山地草原无一匹马

但有马蹄声声声入耳,忙音一般

有山有草,但无一座山攀上

敖包的高度

没有一棵草在结它自己的种子

风在几十座蒙古包间逡巡

一钩月煞有介事垂钓它

钟情万世的天空

最好在万物前站成一面镜子

我告诫自己:以你的沉默

还原它们的本来面目

最好在身后,空出一群马的位置……

最好扬起皮鞭,抽打在自己身上

最好明晨醒来,不识人间

菊女,居湖南长沙。诗人。

愧疚

一部楞严经,让我在大海面前

不敢再言永别。即便如此,望着太平洋

我还是用了一整天与你来作别

即便如此,还是愧对两片浪花的重叠咬合

它们为这刻,用了无数个生生世世

而瞬间,又已两两不见


西楚,苗族,1976年生,贵州诗歌七零后“三剑客”之一。作品刊发于《诗刊》、《山花》、《星星》诗刊、《诗歌月刊》等,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妩媚归途》,获贵州省第三届尹珍诗歌奖。中国诗歌类型化读本《端午》、《21世纪贵州诗歌档案》执行主编,贵州民族大学客座教授。


多出来的人

我从福州回贵阳,波涛

从海里,回到云上

乡音在后排起伏,像暖风机

把大海、船帆、白云

吹了一遍,吹到乌蒙山时

心里起了寒意,机舱里

多出一个人来,他像

悄悄溜上来的误机者

借用机身,和天的高度

回放自己的一生

他的现身,意味着

某处又少了一个现身的人

他到来,离去

没人察觉,只有我知道

两个回家奔丧的贵州老乡

一路上,用方言

一再地把亲人挽留


汗漫,生于中原,居上海。诗人,散文家。

有诗集、散文集《片段的春天》(1993)、《漫游的灯盏》(2003)、《水之书》(2009)、《一卷星辰》(2017)、《南方云集》(2018)、《居于幽暗之地》(2019)。曾获《诗刊》“新世纪(2000—2009)十佳青年诗人”、“人民文学奖”(2007年度、2014年度)等等。


秋分日过河

河把人间一分为二,像秋分。

鱼知道,河比鱼市里的水缸低了五度左右。

老人们加穿鲜艳衣衫,

为胸口处的往事前情润色、保温。

少年们不知道自己的热恋在维持冬季。

不懂得失恋的严重性。

薄弱的衣裙,挥霍爱意与美感。

在秋分日过河,我没有拆这座桥——

必须假装还能原路返回旧生活。

当一首诗完成,也不宜把笔折断——

假装这些词还能原路返回内心的欢悲。


刘剑,70后,贵州赫章人,供职于高校,现居花溪。有作品见于《创世纪》《中国诗人》《零度诗刊》,有诗作入选《21世纪贵州诗歌档案》《贵州诗人四十年》,专著有《西方诗画关系研究——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


飞机上所见

让我崇拜的山峰如此渺小

在平展中回到了扁平的大地

那些从前久仰的人回到了人

河流的身体柔软绵长

我相信是先有山,后才有河

人们追逐河流,或傍山筑造居所

用世代的操劳累积出文明

他们用一生踩出纵横无尽的路

把大片的森林还给山峦

路还在,走路的人已不见踪迹

曾经辽阔的湖泊,泛起的激情

都只是天空破碎摔落的镜片

想手捧一朵白云回家

其实她们只是水蒸气的密集

所有的诗意如此不值一提

在天空,一首诗高悬,无法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