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油画和3岁小孩的涂鸦异曲同工,前者寓言“一战”的混乱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很多欧洲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已经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变化的不安气氛,康定斯基(1866~1944年)是德国表现主义的主要理论家之一,根据他对尼采“通过毁灭来创造”的理解极端化了自己的理论,

《构图四》这幅画和《圣经》末日审判的观念有特定联系,斯坦纳和其他哲学家尤其喜欢宣扬这一点。


《构图四》画面的左边是骚动和混乱的黑色运动,描绘滑出轨道的世界,太阳被彩虹环绕起来,黑色的环裹着它,带着长枪的战士方阵从左边进入画面,在他们之上两匹马扬起前蹄,巨大的波浪暗示着毁灭,画面中央是三个哥萨克,他们之上是危悬在山顶上的城墙,画面更轻盈和宁静的右边是由中央蓝色的山象征的灵性的再生。


两个裹着尸布的觉醒死者暗示《启示录》描述的“死者必将复生”的时刻,一方面,解码这些符号让人着迷,另一方面,康定斯基希望色彩和线条一道协作,以培养一种崇高的新的灵性理解,康定斯基并不限于复制世界,他把世界抽象化,创造了超出物质存在的幻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康定斯基进一步发展了他关于移情的观念,并在1912年的《论艺术的精神》中表述出来。


1913年11月,康定斯基完成了《构图七》这幅他一生中最大,也是最有雄心的作品,为此在莫斯科的画室中埋头奋战了三个半天,这幅画在很多方面是对画家过去五年来所致力的东西的总结,康定斯基描述他的《构图》是种“内在视象”,在形式和构架上都类似于交响乐,康定斯基为了完成《构图七》创作了超过30件草图——他的其他作品没有一件超过这个纪录。

康定斯基作品《构图四》

他从框架的中左方开始创作,从这个核心生发出一波波对比色、形状和离散的线条,浓厚的油彩和轻薄的笔刷交替使用,虽然画中有他早期画作的某些图案(比如说画底部左角的小艇),但它们在这里是非呈现性的,画作的语言是纯粹抽象的非线描语言——不过这并不是说画作没有任何内在意义。

康定斯基作品《构图七》

康定斯基陈述他的意图是创作能治愈疾病缠身的物质世界的灵性作品,他希望能让“观众漫步在画中……成为绘画的一部分”,《构图七》的主题是启示录,但是它没有《构图六》隐喻的毁天灭地的洪水意象,《构图七》这幅画体现的是重生中的欢乐、混乱等各种可能性,这是画家充满极乐或混乱的呼叫:既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即将来到,也是为他的故乡俄国的革命。不过,从画作的表象来看,康定斯基的《构图四》《构图七》这两幅画,看起来就像是3岁小孩子的“涂鸦”,凌乱的色彩及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