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东北鼠疫,6万人病死,近代第一博士伍连德4个月扑灭疫情

清末鼠疫席卷半个中国,西方专家束手无策,却被中国专家成功扑灭!

1910年10月东北边境忽然爆发了一场鼠疫,在疫情发生之初,几乎没有人在意,这也造成疫情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每天病死的百姓成倍增长,到疫情结束时,共有6万多人病死,由此可见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

当时还出现了一个问题,俄国和日本向清政府发出电报,两国认为清政府无力解决东北疫情,因此他们两国要求主持东北防疫工作,面对日俄两国的狼子野心,清政府自然不会答应,因此他们必须找一个可堪大任的中国人主持东北防疫工作,当时的疫情专家、近代第一博士伍连德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在这一年的12月,伍连德和他的助手来到了东北,随后亲自前往疫情最严重的傅家甸(哈尔滨道外区),此时的傅家甸形同人间地狱,路边到处都是死于疫情的百姓,还活着的居民更是人人自危,不要说处理这些尸体,就连基本的防疫工作都没有展开。

此时还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很多携带鼠疫病毒的百姓偷偷返回了关内,如此一来,疫情很可能会在关内爆发,这也代表着一场更大规模的疫情即将出现!在接下来的4个月内,疫情先后在东北、河北、山东等地爆发,几乎席卷了半个中国。

虽然外界认为东北疫情与鼠疫有关,但当时的学术界普遍认为鼠疫是由于跳蚤咬伤了老鼠,然后又咬了人进行传播的。此时的东北天寒地冻,跳蚤很难生存,因此伍连德只能亲自进行化验,然后确认疫情的种类。

这样一来,伍连德又面临了一个难题,要想检测病毒,就必须解剖尸体,但当时的风俗和法律都不允许这样做,伍连德也不想好心办坏事,因此他只能悄悄地进行。随后他在血液中发现了鼠疫菌,而且他还有一个重大发现,此次鼠疫并不是通过跳蚤传播,而是通过飞沫传播,这也就意味着在东北爆发的鼠疫是一种新型病毒,也就是"肺鼠疫"!

当伍连德将疫情的最新研究成功与西方疫情专家进行沟通时,他们根本不相信世界上还有通过飞沫传播的鼠疫病毒,而且他们认为一个中国人不可能扑灭此次疫情!

在伍连德到达东北后,清政府还派出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迈斯尼前来消灭疫情,但此人也不认可伍连德的研究发现,他认为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灭鼠,将百姓进行隔离根本没有必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伍连德不得不辞去了自己东三省防疫总医官的职务。

不过,这件事很快就发生了转变,西方专家迈斯尼感染疫情而死,这证明伍连德的研究是正确的。在西方专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伍连德终于可以全面主持防疫工作,他要求城内严格进行消毒,各地区进行隔离,随后又派人处理尸体。

此时东北的气温至少有零下二三十度,土地硬的和钢铁一样,无法将这些尸体深埋。如此一来,伍连德只能焚烧这些尸体,但当时入土为安是公认的社会理念,伍连德也不敢自己做决定,因此他向朝廷发电报,在取得了朝廷许可之后,再进行大规模火葬!

伍连德还要求各家各户燃放烟花爆竹,缓解一下城内沉闷的气氛。随后东北地区的疫情得到了缓解,在疫情严重时,每天死于疫情的百姓至少有数百人,到了1911年3月中下旬,已经没有再出现死于疫情的百姓。

东北防疫工作的成功让伍连德成为了全世界知名的防疫专家,随后在4月召开的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上,共有12个国家派来代表团,伍连德亲自担任会议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了新的研究成果。

伍连德在东北主持防疫工作时,他采取的措施极为有效,要知道鼠疫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病毒,当时每次爆发鼠疫都会带走近百万人的生命。正是因为伍连德的出现,才可以在4个月内扑灭疫情,挽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