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骑士团长》中薄稀难辨的文学努力

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读一些无用之书,它们不会教你如何升职加薪,不会告诉你如何改善人际关系,也不会提供哪怕一丁点的人生答案。

在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刺杀骑士团长》后,我终于慢慢确信这也是一本无用之书。



对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无用的程度反映着他在文学上的探索程度,对现实世界愈是无用,在精神世界越有可能走的更远。

这种无用,首先体现在小说清新祥和的叙事语言中,那些字句的余韵无时不刻溢散着浓烈的村上风格。

它们所塑造出来的状态,让你感觉这是一个性格温和的老人午后睡着时无意做的梦,没有多么致命的吸引力,但是会让你始终惦记着,暗自嘀咕抽空就随手翻一翻。

往往两三分钟后,你就会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那种舒缓的语言方式,从奔忙而拘狭的生活中,带入了一种忘却现实的非凡状态里。

另一方面,像村上过去的很多小说一样,书里的男女人物对我们也没有多少现实上的启发意义

那些人物都是孤独的中年已婚人士,他们的心理状态,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基本都很难理解。

他们的对话有着显著的滑稽性,却表现的一本正经。

他们聊起某个人的死亡,不会直接说到死亡,一定要说"进入了朦胧而静谧的世界"。

他们时不时便会出现一些婚外肉体关系,且内心觉得稀松平常,即使互相发现也没有要死要活的感觉,反而表现很冷淡。放在新闻环境里讨论,估计会遭到不少人的抵制。

这样的人这样的状态很难想象会在现实里存在,人物的不接地气性,也许就是村上宇宙的辨识度之一。



而小说的情节也难说精彩,尽管其中布满晦涩奇幻的情境。小说真正复杂的地方是用独特语言营造出的那种独特状态,可以称之为“村上的故事力场”。

一个平凡的商业性画家,被妻子告知要分开之后,开始全国自驾旅行,最后在朋友的照顾下,住进了朋友父亲的居所兼画室。自此,故事开始走向一个充满隐喻的奇幻之境。

从深夜铃声到古庙地洞,从画中人物骑士团长的指示到画家雨田具彦的生平,从神秘的邻居免色先生到可疑的白色斯巴鲁男子,从梦中强奸妻子到杀死骑士团长,从年少失踪的妹妹到绘画班的小女孩真理慧,从狭窄黑暗的地洞之旅到谨慎躲藏的衣柜生活。

人物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联系,却在村上的故事力场中暗藏着某种命定的巧合;事物不断的重复出现,直到失去本身的意义,成为符号化的存在。



如果要探讨小说的文学性所在,那么在我看来就是这三点:语言、人物与符号。

但是这些东西,在以往的村上小说里也经常出现,而且是作为配角而存在。

除此之外,小说在创作上没有进行更多的探索,反思日军侵华和大屠杀的主题其实也是蜻蜓点水,绝对算不上深刻,对此大加褒扬的评价有夸大之嫌。

所以这本只能算合格吧,不至于出现在某个推荐书单里。即使要推荐村上本身,我也更愿意为《海边的卡夫卡》《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Q84》《挪威的森林》这四本打call。

余不一一。

End